首页 -> 2006年第7期
校长如何走出“次环境”折射下的沼泽
作者:余名奇
一、校长工作中的“次环境”
环境一、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无论大小官员都有贪污受贿之嫌疑,这个观念在社会上有不小的市场,中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认为,从教师的工作调动,到教师的评优评先;从教师的职称评定到教师的福利政策的制定,校长都可能从中捞取不同程度的好处。中秋节给教师发几个月饼,都会有人怀疑购买者从中拿到一定的“回扣”。这些观念给校长的心理增加了压力,社会对官员的评价使得一些本无杂念的领导者受到了一定的伤害,他们在人民的不信任的目光下蜕变,心理在人们怀疑的神态中扭曲。校长作为教育者,作为教育工作基层的“生产队长”,恰是教师心目中的“政府官员”,如何面对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环境二、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基本建设是校长不能回避的问题,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环境对教师是有一定感染力的,按社会上的逻辑,一个工程,校长至少有一定比例的好处费,学校在几千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校长非法所得不就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假如社会上所说属实,我们的教师能和校长同甘共苦吗?教师不一定了解教育单位工作的规范性,政府招标决策已较好地杜绝了这些腐败的根源。但是这样的社会舆论,给校长造成非常被动与尴尬的局面,必然给教师与管理者的心理造成极大心理反差,给校长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环境三、教育发展是我们国家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基础教育队伍庞大,给一些本不富裕的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很多对教育重视的领导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也有极个别的现象值得深思,有报道:一个地区流传着校长是“救灾捐款正科校长”,说这所学校所在纪委对正科级学校的校长就是作了如下规定:校长享受的福利待遇只能按乡镇副职“靠”!(如手机费乡镇正职每月150元、副职仅30元)然而,又明文规定,校长承担的责任要按一级机构的法人同等要求,“救灾捐款”一定要按“正科”交纳。有的学校校长只能拿教师全年福利的20%,这些对校长不公平。
环境四、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年龄增长与心理成熟不能同步,学生犯罪低龄化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悲哀,最近看到了某新闻媒体对两名初一女生伙同8名初二男生轮奸一名少女的一篇报道,心情特沉重,这八名男生中有6人属于未成年人,这个事件的本身是“个案带有共性”,现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任务艰巨,稍有疏忽大意,学校就会“天下大乱”,这些都给校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环境五、目前教育的人事制度改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名师是“师祖”、教师是“师爷”,校长是“师孙”,有报道一名教师,多年来工作没有责任心,对学生教育没有政治观念,个人素质低下,一身匪气,眼睛里只有“钱”,什么事都认为学校对其不公,校长批评教育后不服,认为是学校找他的茬,到处告状喊冤,弄得“校无宁日”,校长还在上面多次受到批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校长只有名义上对教师的管理,对一名教师只要管得严了一些,这些教师一到上级反映,会找出校长“多处不是”,久而久之会使得上级对校长反感。作为下属,谁去想惹这个麻烦呢,不如就忍气吞声做“孙子”吧,这就会使一些师德较差的教师更加变本加厉地刁难校长,学校的工作就会更加困难。
二、给校长走出“次环境”的建议
我们把上述校长工作环境称为“次环境”,如何在这种“次环境”下较好地开展工作,是每一位中学校长要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就自己一些切身的工作经历谈一谈校长如何走出这种“次环境”折射下的工作怪圈,以期引玉。
首先,校长必须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较强的责任感,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来理解“精神”二字,同时怎样正确定位“精神”,现在社会上总有部分人认为新时期的人总是“向钱看”,“埋头工作,不懂享受”的人是一个十足的傻瓜。这是偏见,有很多校长都有共同秉性: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校长思考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如何开展工作才能对得起全校教师。有这样一篇报道,有一所老牌学校,问题多,情况复杂。校长上任时学校条件简陋,学生素质不高,社会影响较差。这位校长本着一定要把学校事情做好的思想,在本职工作上做了大量的思考,学校起步的突破点在哪里?中学在社会上声誉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找准突破口后,他带领学校一帮人一心一意工作,其余问题思考得很少,通过近两年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完成了地、市两级的示范评估。学校的校容校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上声誉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这所学校是“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省文明单位”。这位校长也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认可。
其次,作为校长,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在当前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一定要讲政治,对学生要讲,对教师要讲。从我国发展的历史来看,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是符合人民的心愿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有些人的眼中“经济”放在第一位,其余的都是说说而已,政治可以不谈,这些认识是错误的。其实,“政治”路线解决工作方向问题,工作决不能没有方向,盲目工作百害而无一益。要正确理解当前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使学校教育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跟上当代社会文明素质和文化素质发展的需求,校长只有深层次地去思考和刻苦学习理论,学校的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
校长选择了行政工作这个事业,就承担了发展学校的责任,中学校长是为学校未来、学校发展打江山、作铺垫的一代人,工作不能有怨言,不能退缩,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遇到了、碰到了,就没有理由逃避。作为校长不妨以“四个一”要求自己。
前方始终有一个目标:学校五年要有一个大目标,一年要有一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为五年的大目标的实现作铺垫工作的,小目标就是围绕大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每学期要有一个具体的、跳一跳能完成的目标,上面所说的具体是让广大教师能看得见的事情,少一点理论的东西,多一点实质的内容。学校每一个学期都要创新地做好一件工作,如:集体备课制度、年级组A·B制管理设想等等,这些工作能延续下来,作为学校的一种管理模式,当时就是一个创新。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做法将会被淘汰,有的做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修订,但学校工作很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前人没有好的、现成的做法让我们去借鉴,只有在实践中找出适合本校的一些成功做法,从而逐步形成本校的一些管理模式与管理方略,形成学校的特色。
心中始终有一种信念:一个人一生中要为自己定下好多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一定要靠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些目标的实现是要我们付出代价的,有的即使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也不一定能实现。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心中的信念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不能被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给打跨,“心底无私天地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我们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教师是会理解的。其实在我们信念的背后,作为领导者在观念上一定要有所创新,学校的领导与其他部门的领导有一定差异,这就是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新的管理理念的转变的问题,要求教师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而教育主管就一定要有服务意识。有了服务意识,校长的办学理念就会有新的变化,校长的思考角度就会有新的变化。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广大学生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服务主体;教师们近几年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由此,教师在社会上就有了新的地位。
脑中始终有一些思考:作为学校领导人,无论是校长还是学校部门负责人,我们每天都要思考一些问题:我说的思考,是对学校发展的思考。一个学校就是怕教师和我们的干部对学校所存在的问题及学校未来走向不加判断、不作思考,听之任之,“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一个学校的发展要靠集体的智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学校工作做得好不好,就是要看对学校的一切事情,是一个人在思考还是多数人在思考,集思广益、团队精神是学校的精神财富。
自身始终有一点行动:学校的领导人不同于其他部门的领导,我们对自己思考问题正确性的检验要靠我们自身的行动来实现,办学有一大忌讳就是“纸上谈兵”,也就是说,说得多做的少,当然也有另一大忌讳“纸上不谈兵”或者是“新开的茅房三天香”,办事没有长期性。教师一般比较现实,校长在会上要求的,领导人自身是不是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教育是战线长、周期长的工作,持之以恒是每一位学校领导一定要做到的。自身每天始终有一点行动,对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要有一个预案,在什么位置我要做好该做好的事情是我们最起码的工作常识。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