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农村中学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作者:黄平秋




  农村中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抓好农村中学的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并为全国经济的腾飞提供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受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以及自身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农村中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1.农村中学的学校管理缺乏自主权和灵活性
  农村中学受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绝对领导,上级部门对学校的人事权、财政权和教育教学权的集中,导致了学校管理自主权的缺失,使得校长负责制在农村中学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服从于上级的统一管理,服从于上级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上级给予的经费和资源满足不了学校的需求,人员配置又不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僵化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学校自身潜力的挖掘,校长往往对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内部改革有心无力,因此,严重束缚了农村中学的长远发展。
  
  2.学校内部以刚性管理为主,学校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农村中学的管理大都采用刚性管理。一方面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约束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缺乏弹性;另一方面,忽视对教职员工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管理缺乏柔性。这种刚性的管理方式容易使广大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教师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3.农村中学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农村中学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较为狭窄,主要靠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然而有限的财力、物力再经过上级的统筹安排、权衡分配,落实到农村中学,可供其支配的教育经费如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没有了物质作保障,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就显得举步维艰。学校管理资源的稀缺,严重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4.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较差,学生辍学、厌学现象严重,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农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浓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同时,农村中学辍学、厌学现象严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得教师从教的热情严重受挫折。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给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带来极大的不利。[1]
  
  二、农村中学管理的理念创新
  
  1.科学化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科学化是当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一是管理观念的科学化;二是领导班子结构的最优化;三是机构设置效率化;四是决策的科学化。
  
  2.民主化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民主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是强化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其次是依靠师生办学,吸收师生参与管理;再次要使用集中领导与分权领导管理相统一的方法;最后要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样才能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形成学校强大的凝聚力,最终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佳整体效能,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乃学校的管理之本,即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在日常教育及管理中真正做到相信、尊重、理解学生和教师,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情为主、情理相融,使学校的每一分子都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首先要为师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关心教师的精神需求;第三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只有如此,学校的管理才会发挥出更高的效益。
  
  三、农村中学管理的对策分析
  
  1.科学决策,严格规划管理
  著名管理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2]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规划管理应该是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对学校的发展作长期、中期和近期的规划,对学校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每年都有一个规划,每五年有一个长远规划。学校规划,可以从周边环境的变化,生源情况,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来思考。学校只有制定一系列规划,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规划都付诸实施,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整合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
  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尚欠发达,农村中闲置人员较多,特别是十五六岁辍学在家的学生常常骚扰学校,农村中学的周边环境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而学校周边环境的好坏往往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显得异常重要。怎样进行社会管理呢?这就需要整合资源,依靠全社会的参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首先,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会员必须是该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感召力德高望重的干部或村民。通过他们及时传达学校的教育政策和各项规章,同时也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其次,要聘请校外辅导员。校外辅导员最好是非常支持学校工作的退休国家干部。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可以从上级部门多争取资金,为学校建设出力;也可以通过他们,献计献策,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使学校的各项制度更完善。再次,要聘请法制副校长。由于农村中学所处的环境,聘请司法部门的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很有必要。形成警民治校,一则可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二则经常请他们上法制课,可使法纪观念深入广大师生心中。
  
  3.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促进教师质量的提高
  当前,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普遍下降,学校与学校之间早已悄悄地展开了生源之战。市场经济的今天,学校就如同企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改革创新的学校能生存,墨守成规的学校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挤掉。很明显,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不可能与城镇中学和私立学校同日而语。农村中学应当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聘任制,打破“铁饭碗”,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使全体教职员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人人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要改变过去所有教职工干好与不干一个样,平均分福利、奖金的制度。只有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新型奖金福利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充分挖掘其潜能,只有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根本性的起色,学校的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提高。[3]
  
  4.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由于农村中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可能从学生身上收取多的经费。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学校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福利。可以说,在农村中学实行后勤社会化,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后勤社会化管理重点是学生食堂和学校商店的管理。对学生食堂和商店进行社会化管理,可以采用招标承包的方法。把学校食堂和商店承包给本校教职工的家属,一方面可以解决教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得到承包费,为学校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学校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笔者总结多年的中学管理经验,认为农村中学要谋生存、图发展,必须坚持把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思想摆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实行对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管理有效益,才能促进学校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怡,何善平.落后地区农村中学管理困境探析.教学与管理,2005(4).
  [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毛多华.浅论农村中学管理的创新.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3(3).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