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如何捕捉教研小课题

作者:陈鹏水




  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在岗培训和教学研究,在参与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断地变革教学方式,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真正的成长。我校是农村初中学校,具有规模小、师资少的特点,多数备课组老师的人数在2~4人,为此我校规定了一种符合山区中学实际的“校本教研”机制:以备课组为单元的教师挂钩相互听课、评析、反思的教学行动研究方式,每单元的教师挂钩互动,每学期相互听课10节以上,并做到“即时教学问”成小的研究课题,及时采取行动研究和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人们自觉地低下头研究和探索这些现实问题。这种以备课组为单元的“真、实、小”的日常问题研究即小课题研究也就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有效行为,这种以备课组为单元的校本教研以其解决问题时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备课组活动的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改善的学生学习方式,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它的基本流程是: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形成小课题——研讨对策——教学实践。
  备课组教研是最好的同伴互助,备课组教研有其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因为他们所教学生的水平相当,所教的教学内容相同,所遇到的问题相近,因此在相互听课时更能发现问题,正所谓“旁观者清”,这样的研讨才能达到做真做实,这种研究方式关注教学原生态,关注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关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构成因子,关注它们的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运动、变化、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充分挖掘课堂教学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生长点快速发展的目的。通过你的教学实践加上我的教学实践,你的教学困惑加上我的教学困惑,你的教学思考加上我的教学思考,就变成了集体思想结晶,形成螺旋式上升与发展,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案例1:初三数学备课组在期末复习、相互听课时,发现教师复习总是把基本知识回顾一遍后讲解例题最后巩固训练,这样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知识得不到升华,忽视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和对知识探究的体验过程,教师成了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有效性”就成为备课组的即时行动研究小课题。鉴于此,备课组三位老师对数学复习课进行创新设计,然后进行再实践再思考,达成数学复习课的一种方式:问题结论开放,拓宽探索空间。
  
  如:复习圆的有关性质时,提出问题:如图,已知CD是⊙O的直径,∠CAB=∠CBA,结合图形和题目的已知条件,你能得到一些与线段、角、弧有关的结论吗,为什么?
  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在同一个圆内,圆周角、圆心角、弧、弦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我们利用问题探索圆周角、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和垂径定理来得到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传授、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又采用新型的复习方式。
  案例2: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讲评练习题或评讲试卷等,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成为惯例,学生深信老师的答案,也急于抄录老师的解题答案,课堂上多了等待,少了思考,多了深信,少了怀疑,多了传授吸收,少了发散思维,多了同一答案,少了一题多解,课堂上缺少了激情和高效。通过交互听课中同备课组都有共同的困惑,因此“数学习题课怎么上?”又成为备课组行动研究的小课题。在相互听课时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解题,另一位学生向台上的同学提出质疑,台上的同学给予回答,这样几经交流问答,参与的学生增多了。听课教师捕捉这一亮点后,在备课组研讨时提出可否充分利用“小老师”上台评讲,通过不断的尝试后觉得让“小老师”上台评讲,教师在台下有意识地对题目的思路、重点、关键点加以强调,让台下的同学提问,讲出自已的思路方法,由于台上台下的学生知识水平相当,思维方式相近,质疑的声音多了起来,解题的方法也多了起来,课堂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良好。因此,评讲习题或试卷时,适当地利用“小老师”的角色使得课堂更有实效。
  案例3:初中教学中面对的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发展参差不齐,如何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成为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面向全体,老师课堂提问、课堂练习都关注每个学生,但总是出现部分学生课堂提问回答不上,课堂练习等待老师讲解的现象。“课堂上如何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就成为备课组研究的小课题。在一次相互听课中,授课者设计一道课堂习题让学生练习,但大部分学生解答不出来,授课老师当堂改编习题,把难度降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听课者捕捉到这一情况后,与授课者共同总结这一亮点,总结筛选课堂习题应设计具有关联又有相互启发性的分层次系列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完成,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如
  A: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1,0),B(3,0),C(0,-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B: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1,与X轴交点间的距离为4,与Y轴交于点(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C: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A点,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B点,与Y轴交于C(0,-1),且
  
  我校以备课组作为校本教研最基本单元,进行“真、实、小”的教学研究方式,在相互听课中得到反思,在交流中得到问题,在困惑中得到小课题,在行动研究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校的教学品位得到提升,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