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构建彰显生命的生态课堂

作者:申学峰 周钧光




  教育基于人的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为了生命的发展,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终点。原点与终点决定着教育的本真。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其生命内涵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课题。
  
  一、领悟生命真谛,凸显生命理念
  
  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应试教育把学生禁锢在校园狭小的天地间,使学生身陷于书山题海的樊笼中,拘泥于整齐划一的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倾情于工艺化的程序,满堂生硬的灌输,驯技强化般的鞭打。这种教育的实质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潜能,漠视了师生的个性发展。它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忽视了生命个体特殊性以及个体生成方式,导致最严重的后果便是教育和教学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教师成了机器,学生成了产品。在此过程中,教师生命的价值也不同程度地被压制、被遮蔽和被忽视了。这种异化了的教育,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处于自然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双重背离之中,使师生的课堂生活变得单调、压抑、沉闷,缺乏应有的师生生命活力。
  构建生态课堂须回归自然生长。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习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目前的教育必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眼下的课堂应成为教师生命的诗意栖居之地。简而言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体现着师生生命的真谛。
  领悟生命真谛,关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的目标还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的。因此,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该关注这一点。
  
  二、坚持“五位”一体,构建生态课堂
  
  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对师生个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锁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1.生命——生态课堂之本。生态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更是一个健康的过程。师生应该在课堂中焕发生命活力,活力焕发的课堂表现为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多样的互动方式。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舞台,师生都是“主角”。生命是教育之根,是教育之本,回归生态化的课堂就是还教育以生命,就是找到了教育的根基。在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冰河解冻,观小草破土,迎枝条返绿,让那温和的风和那柔情的雨润泽课堂的每一个生命。走出教室,在明媚的阳光里感受生命的萌动,聆听经脉里生命流动的声音。让眼眸明亮,心灵澄澈,情感升华。让心灵与自然对话,感悟生命,关爱人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浸洇,会让生命澎湃人文与生态的急流。
  2.情感——生态课堂之脉。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师生情感对课堂有直接的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动力功能,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情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调节功能,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表现为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反之,情绪不好时,就表现为思维迟钝,记忆困难,严重影响学习效果。③强化功能,情感的强化功能是指情感具有巩固或改变学生行为的效能。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对的行为动机产生正强化,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动机的作用。④情感的感染功能,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老师的情感具有对学生的情感施于影响的效应。教师热爱学生的情绪,通过对他们亲切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所感受,转化为他们对教师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热爱,成为一种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促进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果。⑤情感的信号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产生刺激的效应。非言语手段通过生动的视觉形象把刺激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温和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从上述五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把握住了师生的情感,能极大地调动教、学双方面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诗意、顺畅地进行提供不竭之能量,宛如按住了课堂教学的脉搏,聆听到了生命血液淙淙流动。
  3.智慧——生态课堂之体。知识与灵感的碰撞产生智慧,智慧的挑战充满于生态课堂,智慧乃课堂之体。智慧的课堂应该是一种超越“技”与“器”的课堂,它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更多的是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演绎。这样的课堂学习从个人独立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不再是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而是一个精心的设计者和积极的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而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者。这样的课堂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师生共奏教育的“和弦”,从而“诗意地栖居”。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不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们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辩的语言,让教师在敏锐的洞察里作深入的思考,在提炼升华中建立鲜活的教育哲学。
  4.问题——生态课堂之魂。课堂是展示问题的广场。当学生怀揣着问题走进课堂,问号无疑是知识广场上最为亲切的向导;当教师准备着问题展开教学,问号可能是探究行程中最具魅惑的交会。课堂是挑战问题的赛场。问题来源于教材,来源于学习者,来源于过程。课堂在为问题的“呈现”开辟广场的同时,也为问题的“解决”建设了赛场。课堂是生成问题的牧场。指向过去的教学是“死”的教学,指向现在的教学是“短”的教学,只有指向未来与发展,教学才是鲜活而富有创造性的。因此,成功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带着句号走出课堂,而是让他们带着感叹号(成功)与新问号(渴望)走出课堂。在问题中穿行,在问题中出击,在问题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是自由的、开放的,是一个让诗意与智慧伴随着创造的火花如春草一般生长的牧场。课堂是问题欣欣向荣的天堂,它让问题热情开路,它让问题出色挑战,它让问题创造未来。在问题的回旋、碰撞中,课堂产生了电火花,产生了磁力线,因此,课堂还是一个让思想得以交融、让心灵实现共鸣的“磁场”。
  5.动态生成——生态课堂之神。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情境的千变万化,催生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过去强调教育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在这种课堂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是一种资源,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虽然他们的内涵不同,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之中。在这种流变状态中,他们实现着来自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渠道的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互动。这里面的信息,不只是学科知识,还包括着兴趣、情感等要素。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总之,要建构生态课堂,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从行动上善于捕捉学生瞬息感受,启动叶澜教授倡导的“教育智慧”,在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案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生成新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个性得到彰显,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我们从生命的高度出发,用生命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让课堂中的每个生命都闪耀熠熠光辉!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