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简论中小学组织管理创新
作者:高庆蓬
一、消解行政意识,以专业领导主导行政管理
公办中小学不是行政组织,不宜采用行政管理的模式。在中小学组织管理中行政意识要渐趋消解,专业领导应日显其重要性。
1.变革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探索政府管理学校的新模式,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中小学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但遗憾的是,教育管理的权力转移主要是在政府上下部门中进行,属于学校的权力并没有下放给学校。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性质并没有得到改变,学校还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其变化不过是从属于高一级的政府到从属于低一级的政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变化。因此,传统的政府直接管理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新的政校关系模式正在酝酿和形成。
新的政校关系模式要以政府转变职能为前提,政府是中小学的投资主体和监控主体,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与直接管理相结合,以宏观调控为主。学校是办学主体,拥有办学决策自主权、教职工聘任及奖励和处分权、招生及其对学生的管理权、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权、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改革的权利、经费以及财产的独立权、内部机构设置权以及其他权利。在政府的监控下,依法自主办学,主动寻求发展,办出特色,彰显个性。因此,如何引导学校自主发展,成为管理实践的强烈要求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不论是学者们提出的构建自主性教育制度,还是校长们呼吁的给予更多的办学自主权,都要求变革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模式,实现政校分离,使学校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逐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实行校长职级制
目前,仍然把中小学校长作为一种行政职务,其弊端是大大强化和凸显了校长的行政意识。实际上,中小学校长是专业人员,激励专业人员不断追求自我职业价值的有效方式是职级的晋升。因此,宜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从制度上鼓励并保障校长的专业发展。校长职级制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始试行,这种制度把校长的工作业绩与自己的专业级别相联系,明确了校长在专业领域内的地位;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提高了校长的责任感;增强了校长提高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意识;建立了比较公正地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促进了校长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1[尤为重要的是,职级制可以引导校长意识到学校不同于一般的政府组织,自己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进而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学校组织特性,以专业领导来主导一般的管理工作,从而有助于不断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3.突出专业领导的作用
中小学组织具有行政权力和专业权力并行的特性,校长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专业领导者,并应以专业领导为主。管理和领导本身就存在着重要的区别,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同样不等于领导,专业领导更是与行政管理迥然不同。前者主要是对学校的科学设计、有效实施,而后者则是凝聚、激励团队实现发展目标,如共创愿景、建立团队、激发潜能、促进专业发展等。现实中的中小学大多以行政管理为主,具体表现为重行政要求、轻专业尊重,忙忙碌碌的事务管理充斥了校长的领导空间和时间,忽略了教学领导和自我专业发展。因此,中小学校长要明确自己的专家身份,突出教育管理的专业特征,更多地使用专业领导,按照学校的组织特性和自身发展的规律办学,不断引领学校组织的发展。
二、明晰专业意识,增进教师、学校的专业发展
中小学组织是一个专业性组织,学校专业服务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组织管理要明晰专业意识,营造学术氛围,通过价值认同、制度设计、组织学习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学校的专业发展。
1.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是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但并不是学校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有正确的认识,都有强烈的行动意向。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存在一个观念认同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接受学校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和规范,才会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比如,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成为专家型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认同。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深远影响,使社会形成一种所谓的“成功”文化,即成功就是晋升。如果一位教师调到科室,往往被视为提拔,因为他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年终考评大多是优秀、几年后很有希望得到提升,这必然会挫伤一线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要成为一名专家教师,比当一名管理人员难得多,但二者的地位、社会评价等往往有较大差别,此易而彼难,就难怪主动追求专业成长的教师太少了!
(2)要进行专业取向的制度设计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制度设计和规范是影响教师行为的重要因素。制度设计有两种取向,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前者强调以层级节制为基础的纪律控制,后者强调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专业知能控制。比较理想的制度设计应是双重取向的,因此学校组织必须有专业取向的制度设计,构建双重权力系统。其一是行政的,另一是专业的。前一系统自校长、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到普通职工,由上至下实行层层控制;后一系统则由教师组成,如专业委员会、评议会,课题协作组等,进行自我管理。专业取向的制度设计还体现在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如首席教师制、学科带头人、特聘教师制等,树立学术权威,使一些教师在不需要走上管理岗位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提升。
(3)要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教师的专业权力是由教师专业活动的需要决定的,表现为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等专业方面的自由和自主权。专业自主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教师是受社会的委托而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但是教育活动的专业性质要求教师必须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也就是说,赋予教师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各种教育选择的权利。在中小学组织中,教师的专业活动,受到不少外在因素的干涉,很少有采取行动的自主权。他们位于行政命令的最底端,其行为规范受到教育行政人员、校长以及各处室主任的控制。因此,应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回归教师,鼓励教师在专业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推动教师专业的持续改进。
2.追求学校的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组织问题;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与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是相互作用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作为专业性组织,要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精心打造能够提供优质教育专业服务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库的建设。
(1)改善组织学习能力
组织学习是当今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界已经将组织学习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中小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专业性组织,更应重视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是组织的创新过程。[2[组织学习的核心是不断反思和改变组织中大多数人的心智模式。组织学习不是学别人的东西,而是要自我创造。组织学习能力也不是学习别人的能力,而是组织变革和自我创造的能力。能够有意识地推动和扩大组织学习,提高组织学习能力的组织就是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走向学习型学校,是促进学校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