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区域性学校教研组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李秀林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区域性中小学的教研组建设,总结教研组建设的经验,更好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区域范围内的学校进行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本人参与了某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并承担了“某区中小学优秀教研组建设文献资料”专题研究,下面对专题研究的现状作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理性思考。
  
  一、区域性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基本情况
  
  某区自1998年建区以来,区教育行政部门每三年进行一次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工作,课题组共查阅了该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届优秀教研组评比结果的文件和有关资料,现对区域范围内的学校教研组评比情况进行了汇总。
  根据统计的情况,从数量上看,第一届共评出中小学优秀教研组24个,第二届共评出中小学优秀教研组25个,第三届共评出中小学优秀教研组51个,优秀教研组的数量逐届递增,也就是说通过评比基层学校的优秀教研组越来越多。从学科分布看,中学在第一、二、三届评比优秀教研组中涉及学科分别是7、8、10个,涉及到的学科主要是语数英;小学在第一届、第二届主要是语、数、英学科,第三届涉及到10门学科,评选优秀教研组由语、数、英向小学科扩散。也证明了教研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学校的分布看,第一届优秀教研组评比中学涉及到12所学校,小学涉及到12所学校。第二届优秀教研组评比中学涉及到11所学校,小学涉及到14所学校。第三届优秀教研组评比中学涉及到16所学校,其中有7所学校有2个优秀教研组,小学涉及到21所学校,其中一所学校有3个优秀教研组,5所学校有2个优秀教研组。但是,优秀教研组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所小学和五所中学在连续三届的评比中没有优秀教研组。
  
  二、区域性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基本经验
  
  课题组组织力量对《某区首届学科教研组经验汇编》、《某区第二届学科教研组经验汇编》、《某区第三届优秀教研组经验汇编》(以下简称《经验汇编》)进行了文献研究,对优秀教研组建设中的经验提炼成“亮点”,又组织中小学教研员、科研员分工到中小学与优秀教研组人员一起座谈,并查阅了原始记录,如教研组活动记录、录像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总结,提炼出如下的经验。
  
  1.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教研活动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又是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研组围绕课堂开展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索。在《经验汇编》中,记录了我们的优秀教研组探索改革课堂教学的足迹。
  案例1:A小学语文教研组立足课堂,几年来坚持开展“咬尾巴课”教研活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的“咬尾巴课”,即备课组内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进行分析、研讨、实践。在此基础上,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体备课后组内第一位教师进行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后,下一位执教者要在前一位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和优化。这样,一位接一位,直至一轮结束。另一种是组长精心设计教案,率先上课,从形式到内容围绕研究课题教学,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直至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专题,其他教师再一一执教。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既发挥了教研组的功能——集体的智慧,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个人智慧。
  “咬尾巴课”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堂为阵地,让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教研活动的特点。另外,在《经验汇编》中,教研组活动都围绕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以多元活动的形式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指导教学,更主要的是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在我们的《经验汇编》中,聚集了我们优秀教研组的新的教研方式,现举例说明之。
  案例2:B中学数学教研组以“同伴互助”活动形式,探索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具体做法是:第一,合作备课。通过合作备课,达到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教育、教法经验互补,气质、性格互补,从而实现在协同施教上通力合作,这样个人竞争必将被集体竞争所取代,而且一定会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校内合作,校外竞争”的生动局面。第二,合作设计练习。提倡发扬每个教师的长处,分工负责,合作完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但同时其他教师可以提出建议,然后完善练习的内容、形式。第三,合作研讨课。要求教研组教师集体参与课堂教学,即由一人上课,其余教师听课,课后研讨教学的得与失,研讨改进的方法。通过“同伴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让第一堂课融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心血,融进了每一位教师的喜怒哀乐,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启发,自身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还开展合作式教研、专题式教研、互动式教研、分组式教研、参与式教研、携手共进式教研、联片式教研等活动,以此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3.以课题为引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教研组活动怎样组织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越来越引起教研组的重视,这也使我们的教研活动走上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使教研组成为研究型的群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综观《经验汇编》,几乎所有的优秀教研组都讲到了如何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层次和质量,现列举一二作以说明。
  案例3:C小学数学教研组为了给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对传统的教研活动的形式、功能和任务进行了反思,带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增加科研的含量,在教导主任的主持下,以区级重点课题《小学数学开设小课题及其教学的实践研究》为突破口,在数学教研活动中,经历了“在教研活动中寻找课题、在课堂展示中提高教学效率、在课题研讨中提升教研水平”的研究历程,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翻阅《经验汇编》中各优秀教研组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是以课题来引领教研活动的,如某小学数学教研组的《小学数学“情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某小学数学教研组的《整合小学理科教学的实践研究》,某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某中学的英语教研组的《在提高学生外语素质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平台》等等。几乎所有的教研组都在课题的引领下,提高了教研的质量,使得教研活动取得了实效性。
  
  4.在专家引领下,提高薄弱教研组活动能力
  在偏僻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原因,每年要流失一些优秀教师,削弱了教研组力量。为此,学校只能引进新教师充实到教研组。校长要主动牵线搭桥,为教研组聘请专家来指导,提高教研组活动能力。
  案例4:D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英语师资紧缺,校长只能让非英语专业新教师走马上任,他们基本功较差,教研组能力比较薄弱,学校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对英语教师展开地毯式的听课,听课后对每位教师的课进行针对性点评,指出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上的欠缺。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结合他们自身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教材分析把关。在教研组活动中,请区进修学院教研员帮助英语教师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各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在备课组内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同年级的教师一起正确把握教材分析。二是练习设计把关。我们要求教研组活动时从年级的整体利益考虑,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高质量的练习题供全年级教师使用,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块小黑板周游每一个班级,一张练习纸会传给每一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的教研组活动中,研讨教学的得与失。三是读音把关。针对学校部分教师在英语发音上存在问题,请专家帮助训练,在互相交流中纠正错误。这样,英语组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在多角度、多渠道上对各年级的教学进行了严格的把关,使得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整体的提高,也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层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