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学生学习也要“打假”

作者:宗加银




  “习惯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良好的习惯”。这是我们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我们都知道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单有老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那么教学还只是空中楼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着“假学”、“假懂”、“假做”、“假听”和“假考”等五种假象,为此我们认为学生学习也要“打假”,因为只有重视发现和矫正学生中的五种假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现将“五种假象”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罗列如下,供大家“打假”时参考。
  
  一、“假学”现象
  
  学习无计划,我们称之为“假学”。
  
  1.具体表现
  (1)老师推着走,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作业留多少,就做多少,不留作业就不知道干什么。
  (2)学习全凭一时的兴趣和情绪,蜻蜓点水,想学就学点,不想学就算。
  (3)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干扰就分心,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半途而废。
  造成“假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缺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恒心。不知道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或不知道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2.解决对策
  (1)进行专题思想教育。通过班会、专题讨论、日常谈心、与家长联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读书改变命运”的深刻意义;教育学生认识“珍惜人生黄金时代”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磨练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
  (2)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3)教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落实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与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计划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补充;突出重点,把自己的弱科作为学习、突破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予以倾斜;长远计划与阶段计划相结合等等。
  (4)教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及按计划学习的情况,不断加强督查和指导,提醒学生根据学习进程适时调整和修订学习计划。
  
  二、“假懂”现象
  
  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我们称之为“假懂”。“假懂”的总体表现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不会迁移,作业做不起来,考试时云里雾里。
  
  1.具体表现
  (1)课堂气氛沉闷,问而不应,眉头紧皱。
  (2)对复习过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回答不出,默写不出;对应掌握的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对师生共同分析过解法的例题,学生解答不出。
  (4)对已讲过的基本问题的变式练习,不知所措,或做错了。
  (5)课堂笔记的整理、评讲练习的订正不全或者不到位。
  
  2.解决对策
  (1)任课教师要做有心人,把“假懂”的学生姓名及时记录在案,以便进行个别督查和补习。
  (2)教师及时调整讲课节奏,改变授课方式,降低题目难度,变换解题角度,以利于学生掌握和接受。
  (3)将知识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进行呈现。
  (4)少讲多练,留足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
  (5)教师利用坐班时间请同学到讲桌前默写,到教室外背诵;或课外请学生到办公室,教师重讲学生不懂的内容并及时变式检查。
  (6)考试评讲后,请学生到办公室重做空白卷上的相关题目。
  
  三、“假做”现象
  
  拖拉和应对,我们称之为“假做”。这往往存在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稍差的学生身上。
  
  1.具体表现
  (1)拖拉,做事拖泥带水没有效率。
  (2)抄袭,完全照抄或者“参考”过别人的以后再自己做。学生抄袭作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读前、上课前、晚自习前和假期结束后;地点主要是在教室和宿舍。
  
  2.解决对策
  (l)在可能出现抄袭的时间和地点,教导处、年级组和班主任老师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共性问题,就通报到班主任,如果是个别问题,就直接对学生本人进行教育和引导。
  (2)了解预习情况时,提供一份空白预习卷让学生进行板演,了解是否真做。
  (3)在课堂上坚持少讲多练,当堂训练;要求学生当堂练习,当堂完成。
  (4)文科采用默写、背诵的方式,理科采用学生做原题和变式题的方法检查学生已做的作业是否真做。
  (5)多印讲义与练习,以备通过重做来检查是否真做。
  (6)从高一起,每次练习与考试中都安排50%原题和错题重做,或是书本上、教学案上的习题,让学生尝到真做的甜头。
  
  四、“假听”现象
  
  课堂上心不在焉,我们称之为“假听”。
  
  1.具体表现
  (1)在刚上课时手忙脚乱、翻东找西,注意力不能迅速集中到讲课内容上来。
  (2)课桌上书积如“山”,在“书山”的掩护下打瞌睡、看小说、打游戏或做其他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
  (3)表面上在听课,不做任何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但目光茫然,面无表情,心思飞到了九霄云外,明显是走神了。
  (4)听课时跟在老师后面随声应和,甚至摇头晃脑,其实大脑不思考,思想不开动。
  (5)只顾听课,不能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记好课堂笔记。
  
  2.原因分析
  “假听”现象的产生,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课前准备不充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过度疲劳等等。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课堂设计不合理,难易失当,不切合学生实际;讲得过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
  
  3.解决对策
  (1)教师仔细观察。要求教师增强责任感,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及时发现“假听”现象,立即予以纠正。
  (2)教师自我反思。发现假听现象,要求教师首先进行自我反思,从自身找原因,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3)撤走多余书本。学校规定,上课时课桌上只能放三本书:一本教材、一本课堂笔记、一本参考书。
  (4)充分调动学生。坚决杜绝“满堂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问题,多安排讨论,多进行当堂训练,留足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5)检查听课笔记。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了解学生听课情况,发现“假听”现象,及时予以矫正。
  (6)进行善意提醒。如果学生是由于过度疲劳而引起打瞌睡或心不在焉,教师就善意地提醒学生站几分钟,困意消除后再自己坐下去。
  
  五、“假考”现象
  
  应付考试,我们称之为“假考”。
  
  1.具体表现
  该做的、会做的不做,或不认真做;不会做的弄虚作假,通过作弊进行应付。
  
  2.解决对策
  (1)加强考试组织工作,坚持单人单桌,反向排列,每次考试都由电脑随机编排座位;
  (2)通过向学生公布举报电话,校长和年级组负责人加强巡考,提高监考教师责任感,每发现一例学生答题卡、试卷号码或科目填涂有误,扣监考教师津贴;
  (3)严格对学生各方面的纪律要求。杜绝任何跟考试内容有关的物品(如计算器、通讯工具、胶带纸等)进入考场,只能带高考规定所能带的物品;禁止提前交卷;多印空白卷,对作弊的学生和文科试卷中整条题目都留有空白的学生实行“补考”制度。
  总之,“五种假象”实际就是效率低下,“打假”实际就是“挤水分”,“打假”的实质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效率。要让学生的学习变“假”为“真”,必须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种种假象,关注到课堂的每一分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假象后,要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再次,要对学生学习中的低效现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及时补救到位,督促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