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谈语文课堂“语文味”的回归

作者:卢立银




  最后,课堂品读要凸显语文味。读是对文本语言的触摸,在朗读中应该凸显语文味。可在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里却听不见书声琅琅,即使有也是走过场,把语文课的语文味给大大抛弃。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语文课的有效朗读,有层次性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把喜怒哀乐读在脸上(李镇西语)。比如我在《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中扣准“读”字,按读准字音、读懂文意、读赏美景、读出自己的四步骤设计思路来组织教学。这样由浅入深,从音到字到到文意把握到重点美句欣赏,最后用自己的习得体验来谈谈本写景文的情感意蕴。整节课让读作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作业布置要体现语文味
  请大家先看以下两道家庭作业题:
  作业题一:学习《金色花》,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
  作业题二:上完《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回家用彩色笔描画于勒的肖像。
  凡是种种,教师都是没有正确理解语文学科性质的表现。语文作业题成了地道的思想政治作业和美术作业。我觉得,语文作业自有它的特点,一切作业的设计,都应围绕“语”和“文”两字做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使语文作业变味。其实,以上两作业不是不可以做,只是没有充分发掘出其内在的语文价值,白白浪费掉了很好的布置学习的契机。
  我想,施教者只要再往前走一步,便能“化游离为神奇”。如作业题一,教师让学生在亲情活动结束后,用文学手段,把活动的过程、感悟表述出来,不就是一次很好的练笔机会吗?或让学生运用比喻,写一组句子,表现“父爱、母爱”或“感恩父母之爱”的主题等等。如作业题二,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刻划于勒的外貌,以体现他内心深处的悲伤、落魄。或在原来的题目后补上一句话,如:并结合文章内容在你的描画边上附上一段话,说说你这样描画的理由。
  这样,学生在既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的同时,又接受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作业内容又重新让本游离在语文之外的语文作业回归到语文上来,何乐而不为呢?
  
  4.综合性学习要凸显语文味
  语文课的活动应丰富,形式应多样。语文课中的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应散发出语文的气息。那么,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突出“语文味”?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
  (1)综合活动课要营造“语文的世界”
  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各种书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广告、店名招牌等等,都包含着不同的语文元素,我们可以以此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和语文事件,积极利用地方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资源,关注本土文化,在厚重的本土文化中汲取“语文”。
  (2)综合活动课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因此,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中,不忘积累语言这个根本,才能体现十足的语文“味”。
  比如景物性散文的写作《寻觅春天的踪迹》,要求围绕“春天的赞歌”实施几个片断练习。我设计了“一句话形容春天——一段话描写春天——一篇文章抒写春天”有梯度地写作练习,提倡学生特别注意运用有灵性的个性语言表达。
  (3)综合性活动中要善于捕捉独特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有“人情味”。而教师就要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情感点。在综合活动构想中,要思考如何使课程资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
  比如《献给母亲的歌》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敞开心扉,感受母爱的伟大。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①道不尽的母爱;②照片背后的母亲;③报得三春晖。通过三个层面的设计,促使学生以阅读体验、欣赏交流等形式传递信息,通过语言展现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悟。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语文,要走在语文的路上,千万别被冗杂的跟风现象晃花了眼,应始终坚守自己的田地,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语文味教得浓一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
  
  (责任编辑 关燕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