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新课程背景下开设高中英文报刊阅读课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武书敬
识别文章的指代关系是抓住作者思路的又一有效手段。作为一种语篇连缀手段,指代关系的作用仅次于关联词。然而许多学生对于像it,he,them, that,these,those这样的代词不以为然,甚至视而不见,结果在复杂的句子或段落中就容易失去线索(程晓堂,2002)。因此,正确地识别指代关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如在阅读文章“Pill helps forget”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Find out the following words refer to.A.they(Para 1)B.which (Para 2)C.that (Para 3)D it(Para 4)E.they(Para 4)F.it(last paragraph).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指代关系的作用和区别,从而提高对所读文章理解的准确性。
(6)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仅包括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也包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由于某种原因,作者不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将其隐含在字里行间,流露于修辞手法之中。读懂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要求考生具有“无障碍”的阅读能力、“锣鼓听音”的敏锐感觉以及合理推断的思维品质。如在阅读文章“Changing science”,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The story does not say this,but from what we have read,we can tell that we should not believe the facts that are printed in books or in order to find the truth.we need to test it for ourselves.指导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分析,按上下文提供的线索,从字里行间的信息,挖掘出文章的深层涵义,从而正确理解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把握了作者整体思路。
另外,对于重点选读的篇章,笔者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大意,获取信息,还要达到有助于学习词汇、句型知识,掌握篇章结构的目的。《二十一世纪》报的语言比较自然、地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它们往往成为学生阅读中的障碍。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分析一些长句或语法难句并注重提高其难句理解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至整体语言能力有一定帮助。如在文章“Father's letter from the heaven”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t was not until George finishes reading the letter that he finally realizes that the Orange Girl is his mother.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句型,笔者把原句变为:George does not realize that the Orange Girl is his mother until he finishes reading the letter.此句还可用于倒装句:Not until he finishes reading the letter, does George realize that the Orange Girl is his mother. 这样学生对原句有了清晰的了解,并掌握了此句型的不同表达方式。
3.讨论升华,综合提高
根据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学习必须经过输入、内化到产出的不断循环往复才能实现。因此,在完成语篇语义框架构建、掌握细节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后,必须设计产出活动,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才能得到逐渐提高。教师应广辟途径,多设情景,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实践语言,从而使阅读与听、说、写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高中开设报刊阅读课的收获与反思
将英文报刊阅读引入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选择。学生通过报刊阅读,扩大了词汇量,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阅读中的拦路虎越来越少了”。而且学生已经把报刊阅读看作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文报刊阅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在通读报刊,精选题目、精心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练就了能力,提升了自己。
当然,在进行英文报刊阅读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只要教师坚持以下原则,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1.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阅读为主,教师为指导
语言是教不会的,非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不可。阅读也一样,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阅读过程,自己亲身思考、体会、分析、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自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析、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明确阅读要求、引导归纳阅读技巧和解释学生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做好阅读过程的监控:监控学生阅读的速度,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评价。
2.精选阅读篇目,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意志品质
在选择精读篇目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人经验与文化背景、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基础,阅读篇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使学生产生持续的阅读欲。任务的设置要多样化,力戒题海战术,不要使学生误以为阅读就是做题,以至对阅读产生厌倦情绪。另外,教师还要精选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文章。例如,文章“New year's bright star”引导学生学会自立、勇敢、拼搏;“Forget self-esteem”有助于学生克服盲目自信和过度自卑,都应是教师精选的文章。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很有帮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赋予的内容。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一些词语的社会意义和语用意义,就不能真正掌握一种语言,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如学生在阅读文章“Dreams of driving”中,了解到在美国学会开车才是成年的标志,开车和做人一样首先要遵守规则;阅读文章“Parties for dead” 让学生了解了万圣节的来历;而文章“Family plans to get away from festival”展现了圣诞节的变迁。
4.巧用生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的扩充是阅读理解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预示着阅读能力的高低(Barnett in Grabe,1991)。在阅读文章时,除了培养学生具有猜测词的能力及方法外,还要充分利用练习记忆、巩固。如英语释义、单词配对、语境填空、编故事。适当的时候进行单词归类。如此反复,学生对报刊中出现的生词就会被学生内化,成为学生掌握的词汇。
5.阅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是短时间内奏效的。鼓励持久的阅读以促进阅读的流畅、增强信心,提高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力(王笃勤,2002)。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要有不怕挫折的勇气,与学生在报刊阅读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 孙晓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