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陈题翻新”式中考命题应杜绝
作者:仇定荣
但是,我们只要随手翻阅一下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就会明显地感到有一串不和谐的音符在跳跃着,遏制了课外阅读题的健康成长——“陈题翻新”现象正在滋生蔓延(下表的统计仅仅是举例),使“仿题”“猜题”之风又盛行起来,中考公正公平性大打折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误导性
中考优异成绩的取得,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有效信息的获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复习范围、复习思路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着复习效率的高低。范围明确,复习时就可以少走弯路,直奔主题,复习的效度就会比较高,考试成绩自然会好一些;反之,则费时多且效率低,考试成绩当然会差一些。所以,当本地区的中考试卷中一旦出现其他地区的阅读材料时,毕业班老师就会喜上眉梢,“条件发射”,迅速作出这样的反应,我们以前的复习思路错了,必须迅速调整;今后的复习,只要把各省市的中考材料拿来练习和讲解,就会取得好成绩,完全没有必要系统复习。请看下面的例子:
2003年福建省福州市和2005年湖南省株洲市都选用《小海马为什么是父亲生的》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其中有两题是这样的:福州——(1)海马是“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它“奇”在哪里?(2)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株洲——(1)为什么说海马是“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2)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主要目的是什么?从这里不难看出,两个地区的试题在题干的表述上虽然略有差异,但本质是完全相同的。请看两地的答案要点,它们都是——(1)①相貌特殊,②繁殖习性特殊;(2)(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
造成如此雷同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命题者没有认真阅读各地的中考试卷,可能是因为命题时为了省事而“旧事重提”,也可能是因为命题老师故意设的“圈套”,开的玩笑……但成千上万的师生不会这样认为,而是深信自己捕捉的信息没有错,复习的思路没有错——因为中考试卷的导向作用太大了,于是变相的猜题押题之风也就刮起来了。
二、差异性
“说说容易做做难”,粗看起来,复习的捷径是找到了,但真的要行动起来,也绝非易事,因为要找全各地的中考试卷实在太难,即使找全了,逐一加以训练也有难度。这样,运气好的学校,刚好找到了“陈题”,并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考生的成绩就上去了;而那些未训练过“旧题”的考生,就成了“陈题翻新”现象的牺牲品,倒霉透顶。
2003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考生“带答案进中考考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命题人员采用了赤峰市2002年中考部分试题,而达拉特旗、东胜区、准格尔旗部分考生在考前复习中练习过此试题,第一场考试结束后,部分考生和教师发现试题的“玄机”,出现“带答案进中考考场”的怪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怪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市教育部门又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部分考生在7月下旬重新参加考试,使中考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得到了张扬。然而更多的考生并没有那么幸运,因为“陈题翻新”现象造成的差异是隐性的(诸如对文章内容理解程度的深浅,学生考试时的心理素质等),难以具体量化,成千上万的考生就只能自认倒霉。
三、干扰性
从宏观上来看,各地中考的命题原则是一致的,但命题人员在出题时仍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命题的角度不同,试题编制也就自然不同;退一步说,即使命题角度相同,不同的命题者对题干语言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特别是那些“故设圈套”者,更会在题干的表述上大做“文章”,设置陷阱,“请君入瓮”。这样,做过“陈题”的考生极易受定势的影响,往往不再认真审读题干,比较异同,而是尽量回忆做过的答案,忽略了原题和新题的细微差异,感觉差不多,就匆匆动笔,其结果可想而知。
200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和2005年甘肃省中考对《智慧的美丽》一文情有独钟,先后把它作为命题的课外阅读材料,其中有一道题值得玩味:威海——请你细读第五自然段,根据答题人的表现,谈谈答题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甘肃——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文中那个答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两个题目从表面上看非常相似,都是要谈谈答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但细加比较,发现两个题目的差异是很大的:前者是就第五自然段而言,为部分,而后者却要着眼于全文,是整体。考生倘若不认真阅读题干,把整体和部分混为一谈,而是只凭印象答题,就会问牛答马,丢失宝贵的分数。
至此,我们已经十分清楚地看到了“陈题翻新”式中考命题的局限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呢?
首先,作为中考命题组人员,应事先收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汇编,并从网上搜索到更多的中考试题,使自己对各地的中考试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其次,尽量选用近期报章杂志上的时文或经典作品作为命题材料,如选用文摘类报章杂志的文章,还要特别注意该文的最早发表时间;其三,题干设置新颖,具有独创性;其四,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利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NewWeb)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data.com.cn)等,通过输入题目或关键词,查找报章杂志是否已经把你们选定的材料当作阅读分析题刊登出来;其五,把已确定的课外命题材料,从中任意摘取一些句子,利用“百度”或“Google”搜索查找,如果网上没有(或几乎没有)该材料,就可以比较放心地使用了。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