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高中实行学分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顾助东
5. 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课程选择权
在实行学分制的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喜欢选择一些容易得到学分但对自己的发展作用不大的课程(美国人叫作“甜点课程”)的情况;也有些学生选择课程时没有宗旨,随心所欲,缺乏选课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拣到筐里就是菜,只要得到学分就行;也有的盲目随众,跟大帮。这些在选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随意性、盲目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理念。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通过选课辅导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认清课程和模块学分的内涵,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人生规划,正确行使选课自主权,选择适切的课程,获得理想的学分。
6. 明晰学分评定范围和条件,使师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选课正式开始前,学校应将学分评定的范围以及得到学分的条件公诸于众,组织宣传学习。一般说来,学分评定范围应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态度、作业(实验、调查报告、小论文)完成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想在某一课程或模块(必修、选修)获得学分,必须做到:①出勤率至少达到整个修习时间的45;②遵守课堂纪律,听从任课老师安排;③书面作业能够按任课老师的要求及时认真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进行,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④学段结束时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及格。学生只要在一个方面达不到规定的条件,即不能得到学分。因此,任课老师对经常缺席、不遵守课堂纪律、屡次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预警,必要时通过家长、学校职能部门予以处理教育。对一些长作业(如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要为学生建立学分档案,做到手续完备,证明齐全。
7. 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新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课改中的任何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都要放在整个系统中来考察,学分制的建立和实施也不例外,它需要重建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与之相匹配。为此,学校应建立“选修课程研发奖励措施”、“学生选课辅导制度”、“上课点名考勤制度”、“补考、重修、免修制度”、“原始成绩转化为学分的规定”、“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学生学分学籍管理制度”、“课程修习情况反馈及预警制度”、“家校定期联系制度”、“选修课程质量跟踪调查和检测办法”等等,这样,各种教学制度形成合力,以保证学分制的高水平实施。
高中新课程实验对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进行学分制评价和管理,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新课程选择性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不懈探索,积累经验,使学分制真正成为高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付一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