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教师合作:从教学分享到专业自律

作者:黎琼锋




  教师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具有独特性的群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异于其他群体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教师与劳动对象相互之间独特而微妙的双边关系,使教师群体充满了神秘而奇妙的专业特质。教师群体又以其特有的方式——教师文化,使人们充分感受教师的职业味和教师专业的魅力。
  
  一、教师文化的内涵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教师作为学校这一社会组织的主要群体,有着非常显著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文化就代表着学校文化。在教师劳动过程中,每个教师同时作为独特个体和群体的一名成员而存在,其教育教学活动既受到丰富的个体文化的影响,也深受群体的共同习俗和风气所感染,在教师身上可以看到深深的文化烙印。教师文化是在学校情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群体的教育理念、价值导向、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学校的价值系统、确立着学校的传统。
  日本有名的课程专家佐藤学在其专著《课程与教师》中,对教师文化提出了操作性的定义和理解的视点。在他的书中,所谓的“教师文化”系指教师的职业意识与自我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感受“教师味”的规范意识与价值观、思考、感悟和行为的方式,等等,即教师们所特有的范式性的职业文化。他还设定了四个视点去进一步理解教师文化:第一,教师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层性;第二,教师文化是基于学校与课堂的社会语脉而生成的人际关系;第三,教师文化不仅有经验世界生成的侧面,还有作为符号性意义空间之束缚起作用的侧面;第四,教师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产过程。从这样的定义之中可以看到,教师文化既包含了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对教师职业理解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也涵盖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内容,还揭示了教师文化的生成性。理解这样的教师文化,将有助于理想教师文化的构建。
  教师文化首先是一种专业文化,直接对教育专业活动产生影响。作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及参与者,教师自身特有的文化对活动本身有着或多或少的制约,对教育过程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教师文化的影响有时是通过整个教师群体直接表现在教育活动中,有时借助课堂教学以教师个体行为的方式得以体现,如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教师个体身上散发的文化气息等。这些影响既可以表现在显性的、有意识的行为及其规范之中,也可能在无声无息的情感或人格的潜移默化之间。但无论如何,教师文化是在对教育专业活动的对象以及活动本身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具有强烈的专业文化色彩。
  其次,教师文化是一种生成性的文化,具有可塑性。尽管教师专业被定义为一门专业,但教育生活本身就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所以在教师工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教师职业特有的许多“不确定性”特征。这种“不确定性”影响着教学,使教学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也展示了教学过程的生命化特征和丰富性色彩。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对教师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教师文化可以朝着应然的方向发展。而文化生成的根基源自实践,课堂就是教师文化的生长空间。
  此外,教师文化应该成为一种自主、合作的文化。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把教师文化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上。哈格里夫斯 (Hargreaves,V.)将教师文化分为四类: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以及自然合作文化。人为合作文化是指教师之间的合作是由外在行政控制的,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科层制度的要求,而不是学校实践的要求和个人的本意,因而这种文化带有一些政治性取向和某种强制性色彩;而自然合作文化是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这是学校组织经历文化再生的过程之后而形成的更高级的合作文化,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师之间的自然而然的合作,是一种具有浓厚的自主性的合作。在自律基础上成立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正是教师文化的理想状态。
  
  二、教学分享:同济互助中构建教师合作文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教师文化的建设与价值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师教育研究、教师管理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集团自身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尽管教师文化有其个人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体的一种成长历程,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这一历程中应处于孤立保守的位置。同济互助的合作是促进教师个人以及相互间的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正如佐藤学教授所言,“学校成功的决定性要因在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合作关系的有无;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定性要因也在于校内教师合作关系的有无。”
  
  1. 消解“孤独”,营造共生文化
  教师文化是对学校及课堂情境下诸多人际关系的综合。在许多人眼里,学校中的关系规范是个人的、竞争的互动模式,教书一直被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教师只有同辈(peer),没有同事(colleague),更缺少同事情谊(collegiality)。教师职业的孤独限制了他们吸收新的思想和交流有益的经验,以获得较好的改进方法,限制了他们对成功的认定和赞美,导致形成保守性和对改革的抵触。合作文化的建立,需要重塑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应建立关怀的、信赖的和有共同目的的关系规范,要增加同事间的对话、讨论、交流和协商,同事间应合作起来,共同开发课程,研究教学,共享经验和理念,将合作精神和同事情谊体现于每天的教学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只有在教师合作关系的引领下,才有利于建立当今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
  教师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应该植根于良好的学校文化背景之中。因此,要在学校内营造出张扬坦诚与信任、鼓励宽容和相互支持的人际环境或文化氛围,并辅之以相应的评价保障。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内外教师专业团体的作用,并为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心理支持与物质帮助,逐步引导教师之间的人为合作文化向自然合作文化过渡。在鼓励合作精神的氛围里,良好的教风、学风以及校风都将由此而生,并促进“教学相长”的目标实现。“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相互理解、认同与共生是教师走向成功的智力支持,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情感驿站,也是教师专业自我认同的理性慰籍”。植物界中有一种“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时两者都会生机勃勃。教师之间的合作正是一种共生文化的表现。所谓共生文化是指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校的发展、学科的建设、专业的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学生人本化的教育,所体现出来的人际温馨和心理互换的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形成的共性理念、价值、目标与行为。在这种共生文化之中,教师劳动的疲惫心灵得到安慰和鼓励,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也将会产生“共生效应”。
  
  2. 促进分享,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
  教师的教育经历和教学感悟常常是教师之间最主要的话题。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专业对话”,要经常为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创设相应的情景,促进交流与分享。“和同事谈论彼此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打破教学实践领域的沉闷氛围。教师可以把同事作为借鉴、顾问或批判型的朋友,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同事一起进行批判性对话和交流。”在这样关于教学的对话中,同事能帮助教师本人回顾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并提供他们的理解和建议。教师可以邀请同事或同行来观摩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与他们做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教师注意到教学实践中那些在正常情况下隐藏起来的不为自己所知觉的一些方面,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这种关于教学的对话和沟通为教师开启了一扇新的了解自己教学实践的窗口,并为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使课堂不断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