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拓展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

作者:陈 鸣




  《国旗法》第一条明确指出了升国旗是“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升旗仪式的庄严气氛中,从一次次的国旗讲话中,很多学校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懂得了祖国的昨天和今天,听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声,也看到了祖国灿烂的明天。毫无疑问,这样做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升旗仪式的爱国主义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但我以为,对于升国旗,我们一部分学校还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营造好庄严的气氛;二是作为一所学校,组织一次集会,营造了如此难得的气氛后,还应发挥更多的教育功能。对此,我有如下一些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目前学生在升旗时,大多严肃认真,但有不少同学,态度极不严肃,有的说笑逗打,有的扶肩搭背,还有的在吃零食,如此等等,极大地破坏了应有的庄严肃穆的氛围。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当然是要批评教育,但单靠批评教育不一定会见效。怎么办?我以为,应该对学生进行《国旗法》的教育,《国旗法》中第十二条说:“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这时候的说笑逗打,不是一般的不守纪律的行为,而是一种有悖《国旗法》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违法行为。既是对国旗,对国家感情不深的表现,也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学校、班级应该组织这样的主题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送去对待进生的人文关怀
  
  《国旗法》中对于升旗队员没有作硬性的规定,一般理解为“升旗队员的条件由校方规定”。校方在操作时,一般由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代表,或者是表现很好的学生,任升旗队员和到国旗下讲话,这些人也是几千学生中的佼佼者。这样做,能显示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感召学生,特别是那些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学生,其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认为仅这样做还不够,它不能对所有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特别是一些后进学生。因为这些佼佼者在后进学生的眼中,无异于“镜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当然也就没有追赶先进的冲动了。结果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他们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因此,我们应对升旗队员及演讲者的条件作一些改革,应该让后进学生的代表,尤其是进步显著者,走到国旗下。让他们释放爱国的激情,让他们受到庄严气氛的洗礼,增加进步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校方对他们思想上的关怀。让所有的学生看到一些新面孔,从而使我们的升旗仪式真正体现出一种全面的人文关怀。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发挥大语文教育的功能
  
  国旗下的演讲是升旗仪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笔。作为具有教育任务的学校,应该让这一笔更加精彩。国旗下是一个神圣的讲坛。在这个讲坛上演讲,既是对学生思想的检阅,也是学生才华的展现。我们有理由有责任也有能力让学生把演讲辞写好,把演讲讲好。这样能够大大丰富和拓展升旗仪式的内容和功能,让学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实实在在的语文技能教育。让学生在教育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思想的要求。我们应想办法让学生乐于听演讲,善于学演讲和评演讲。如果这一风气形成,那么,升旗仪式的纪律将大为改观,思想教育的效果将更加明显,并且也更有利于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氛围。这应该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这一功能呢?我认为应该由学生处、语文组和各班主任协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才能搞好这一工作。一是要把好写作关。由学生处和班主任牵头,由语文老师指导。定稿后按统一格式打印。二是要把好演讲关。要选好各方面条件符合的演讲者。三是要把好评议关。可由学生处牵头印制“国旗下印象最深刻的演讲”的民意调查表,这样似嫌麻烦,但可以造成一种声势和气氛。四是组织印刷出版。一方面可以作为资料保存入档,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各班发行。
  学校即使举办一个小小的活动,也是反映一所学校面貌的窗口,更何况是庄严的升旗仪式呢?这“一刻”之间,大有文章。领导师生应该重视,一致行动,让学校的升旗仪式变成鲜活生动的大课堂。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