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晋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分析
作者:安祥生 韩丽君
一、教材编写的依据
1.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指导教材编写
新课程与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对编写教材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有:(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编写教材不同于写学术著作,教材编写也有自己的规律,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材取材要体现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在编写教材中,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教材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获得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地理知识教育而言,不应该立足于系统地理学知识的传授,应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递地理学科思想,唤起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因此,地理教材在结构上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内容上要突出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教材从改变传统的地理知识学习方式入手,从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出发,以多样的地理知识学习方式,图上所得、信息传递、积极参与、实践探究等方式为突破口,来编写教材。
2. 吸取国内外同类地理教材之长
从最近国内外已出版的同学段地理教材来看,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尽管不完全相同,但有很多共性。
教材有相同的表层(文字、图像、作业)和深层(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结构,教材的叙述方式多数采用描述并将技能训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蕴涵或依托在知识之中,成为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
教材内容逐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地理为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用的地理”等新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教材之中,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教材的编写和内容的组织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案例入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材关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3. 借鉴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从国内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看,应用探究式方法学习地理知识,是目前较成功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渗透到教材编写中,用这种方法组织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用探究式学习作为组织教材内容的基本思路,克服重视知识传授、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知识目标教学、对情感目标要求不够,重视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关注不够的倾向。
二、教材特点
1. 以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
(1)突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一些知识点设有学习指导,将探究活动作为主线,贯彻于教材始终。教材编写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观念,打破“学科中心”、“知识为本”的编写模式,从文字表述,图像设计、活动栏目设置等方面为学生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积极接受和处理信息,发现问题,主动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强化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弱化机械性的记忆,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如让学生“读图,学会用事实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都贯穿了探究式的方法。
在重点和难点知识学习中,增加了学习指导,将《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记住”、“说出”、“举例”、“运用”、“比较”、“学会”、“归纳”等培养地理思维、学习能力的要求,体现在学习指导中,增强探究活动的力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一般方法。这些探究式学习情境的设置,起到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积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乐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
(2)选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案例,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设置一些活动栏目和综合性问题。
例如,“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就是从我们周围的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又如,“学会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不同地区房屋景观图片中,观察房屋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分析这些特点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3)多样化的活动栏目设置体现了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根据《课标》对教材内容和结构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教材中包括文字系统(包括信息传递)、图像系统(地图、观景图、航片、示意图、操作图等)、活动系统(图上所得、积极参与、实践探究)。其中,图像系统、活动系统占了很大篇幅,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
(4)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过程与方法,是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关注学习过程,以活动带知识和技能,把地理知识、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在教材编写中,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适于直接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学习过程和方法表示为把握——明究——解决;适于间接解决的问题,其学习过程和方法表示为观察——考察——洞察;适于创造性解决的问题,其学习过程和方法表示为感受——表达——感受——鉴赏;适于熟练性解决的问题,其学习过程和方法表示为计划——习作——练习,等等。
教材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方面的整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2. 教材知识框架与结构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全套教材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板块组成。采用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结合的方式,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进行编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