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对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变与调控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薛文敏
一、 体育教师课堂应激状态的现象
所谓应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指机体或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往往表现为对意外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和适应性反应。通常有以下表现:
1.冲动恼怒
当教与学、讲与练出现不协调时,面对学生不听话的行为,教师会有气从心生、怒从口出等过于激动的行为,表现出满脸怒气,口气强硬,往往做出一些强制性的表示,或点名批评,或以练带罚。
2.慌张害怕
由于动作难度、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师在体育课中出现胆怯害怕心理,其表象为:言语不清,声音发颤,词不达意,思维陷入一片混乱。这是一种能力较低,心理素质较差的表现。
3.烦躁不安
教师因为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其他问题的触发,使其内心因期望与现实的不符而产生矛盾冲突,在不想轻易表露出来时,造成其情绪低落,热情不高,示范动作无精打采,削减练习方式,从而使课题气氛沉闷、单调。
4.理智沉着
教师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沉着冷静,及时摆脱困境,能对学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和谐平静的氛围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体育教师应变调控所需的心理素质
1.自信心
良好的信心是精神的支持、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信心越大,技术上缺失的情况就越少。要自信有驾御课堂的能力,坚信通过自身的勤学苦练能够克服和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自信心是体育教师身心状态的集中表现,充分体现其情感、认识以及对体育工作的责任感、义务感等要素,是体育教师应变调控的灵魂。
2.思维力
体育教师面对各种突发矛盾在思维上应该快速灵敏,能够透过现象而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且不拘泥于规范化的方法与程序,能够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容忍度
体育教师对教学中意外事件在时间和强度上有较强的容忍度,能够承受“压力”以避免意志动摇,言行失常。
4.自控力
自控力是指教师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它是教师取得应变成功的心理机制的保证。为了克服内心慌乱,保持镇定,就需要凭借理智来支配自己的感情,克服内心的激动、怯懦等各种情绪和冲动行为,采用的对策刚毅、果断。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上四种心理素质,才能在课堂教学上集中一切智能力量,使思维活跃,灵活转向,突破常规,抓住应变时机,抓住教学矛盾实质,采取正确而有效的应变策略。
三、 影响体育教师应变调控能力的心理因素
1.个性特征
个性是在个人的遗传、环境、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不同个性特征的体育教师其应变中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各有千秋,同样的刺激对不同个性的教师所引起的反应,其性质、程度和后果是不尽相同的。以温和柔弱为主的内向型体育教师在事情面前常常表现为过分紧张,手足无措,举止失态。而以活泼、刚强为主的外向型的体育教师则能够沉着面对,应变自如,表现出的承受力具有一定的水准。
2.动机强度
解决问题是由动机激发和推动的,动机较高其激励解决问题的作用也就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心理状态,从而会影响所采取对策的效果,当教学中偶然发生的事件突然出现,若动机过强,造成智力的压抑,适得其反,若动机过弱,若无其事则会加深事件的恶化。
3.个体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需的心理特征。它通常可分为两类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所谓特殊能力是指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动有特殊意义并在其中显示出来的能力。特殊能力是对顺利完成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的心理条件。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较好的掌握体育专业技术与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轻松驾御整个课堂。
四、 体育教师课堂应变与调控的手段
应变与调控包含自我控制和控制他人,在教学中,作为控制主体的教师要努力通过自我调控,实现心安理得的状态,否则容易失去心理平衡,难以正确应变,教师的心理状态有影响学生行为的效能,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使整个身心能量活跃起来,其手段有以下几种。
1.理智调控
体育教师以自己的清醒意识来控制和调节紧张情绪,使其向无害方向转化,这是自我调控最根本的方法,当遇到违逆自己意向的事件时,通过意识调节,保持思维的条理性。
2.心向调控
心向调控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另一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一种预备性适应或反应的准备。心向的准备大致表现在注意、疑问、期待等方面。它要求体育教师把握好应变的动机,保持身体健康,建立多方面的超前意识,防患于未然。
3.转移调控
师生产生对立矛盾时,教师应该迅速把注意状态从消极情绪转移指向到其他方面上去,如在讲话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几圈,使激动情绪得到缓冲而由“热”变“冷”。
4.激励调控
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某种言论、行为的肯定,鼓励态度,致力于强化学生的情绪,调动其积极肯定的情感,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控制对方感情的目的。
5.暗示调控
体育教师以一定的情绪状态或情境氛围引起对方产生相同的情绪,即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应变对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定的情境或以他人、自己的情绪状态,群体的氛围去影响、感染学生以达到控制对方情绪的目的。
五、 结束语
体育教师有效的运用心理学的各种知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变与调控,不仅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调整心理状态,从而为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整个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持续。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2] 高戌,李资渝.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心理学探新,2001(1).
[3] 张为力.运动心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