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初中历史学科实施开放式考试的尝试

作者:王 平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去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模式已无法实现新的历史课程目标,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求开放的多元的学业评价体系和考试模式与之相适应。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借鉴SOLO分层评价理论,初步建立了一套历史学科开放式考试操作办法及评价标准,以期与同行探讨。
  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曾强调:“基础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其中的主动发展既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这恰恰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所在,而过去的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考试模式是无法实现的。这就亟需构建一套开放的多元的学业评价体系和考试方法,以利于推动历史课程改革深入稳健的发展。
  
  一、 考试目标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阅读、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与多种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在开放式考试的导向下,切实改变单一、被动、封闭的学习为多样、自主、开放的学习,注重对学生发现、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评价,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 考试内容
  
  以学生作品为主,内容大致有三种:一是每课的活动与探究或教材中的活动课;二是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单元主题或时政新闻布置的探究性作业;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结合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自主开发的题目。一般情况下,每学期所选开放式考试内容不应相同,现提供以下内容可作参考:家乡名胜古迹考察报告、历史小报、小论文、历史专题网页、人物评说、穿越历史隧道、史海钩沉、历史话剧、辩论手稿、奏折仿写、质疑与考证、绘制历史题材的情景画、漫画、人物画、制作历史地图、大事年表、朝代更迭框架图、仿制历史文物、建筑、篆刻图章、雕塑、收集整理历史材料或图片、故事、成语典故、逸闻轶事、设计各种历史数据统计图表等等。
  
  三、 考试程序
  
  根据开放式考试特点,应贯穿于全学期的整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设计完成。开学初任课教师要讲清开放式考试的目的意义、考查方式、资料来源、注意事项及相关要求。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各自特长、爱好选择能体现自身学业水平的考试题目,挖掘学生的潜质与优势,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开发新题型,阐发新观点。学生就选定的题目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合作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原则上不超过5人),这期间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监控,但不能越殂代庖。学生要在期末前三周将精选的两件作品交予任课教师,由教师统一分类归档保管。最后在学业评价小组协助下,任课教师于期末前一周完成评价工作,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填写学业成绩统计表。
  
  四、 作品要求
  
  1、学生选送的参评作品中,必须至少有一件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为便于存档,凡参评作品必须用16开纸作答,并且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参评作品必须是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独立或合作完成,不得抄袭、剽窃现成的或他人的成果。
  3、参评作品要求一题一议,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材料必须真实典型,不得随意杜撰编造。
  4、参评作品要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或直接经验,结合学科特点去分析解决具体的历史或现实问题。
  5、参评作品若是合作完成的,必须注明合作人员与分工情况,若是非文字类作品如照片、图表、实物、磁盘等,要用16开纸附上文字说明,解释创作意图。
  五、 评价标准及等级
  由于传统的“采点评分”方法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各种历史思维能力,笔者借鉴国外已经形成的SOLO分层评价理论,拟订了一种分层评价方法,由低级到高级分层评判学生是否具备三维目标相应的历史学习能力。
  
   1.标准
  (1)文字类作品:①符合考试要求,内容能够体现学科特点,完成按时;②是在真实的背景下由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③材料真实、典型,具有代表性,能有力支撑所述观点;④能运用已学知识或直接经验来分析、解决历史或现实中的问题;⑤观点鲜明,主题突出,能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⑥论述符合逻辑规律,语言清新流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⑦初步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和借鉴育人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国际意识或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理念;⑧言之有理有序,能大胆创新,突破陈规旧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给人智慧启迪、情操陶冶。
  (2)非文学类作品:①符合考试要求,作品能体现学科特点,完成按时;②是在真实的背景下由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③版面布局规范,设计合理,图表等能承载一定的有价值的历史或思想品德信息;④取材真实客观,构思巧妙,色彩搭配恰当,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主题;⑤图文并茂,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能生动地再现或深刻地揭示一个历史或社会现象;⑥能综合运用艺术手段,使承载的信息突显,主题鲜明,寓意深刻;⑦能把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智的启发;⑧能慧眼独具,大胆运用新的艺术手法创设情景,简洁深刻地对历史或现实问题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全新观点。
  
  2.等级
  (1)基本达到上述标准的其中6—8项者为优(100-90分);
  (2)基本达到其中的3—5项者为良(89-80分);
  (3)基本达到其中的1—2项者为合格(79-60分);
  (4)不符合上述标准任何一项为不合格(60分以下),这一等级设置必须慎重,比例不得超过10%。
  
  六、 评价程序
  
  1.个人独立完成的参评作品,要附上自评意见和建议分值;小组合作完成的参评作品,要附上组评意见和建议分值,小组成员并逐一签名。
  2.任课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自评或组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学业实际水平、作品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给参评的每一项学生的作品打出一个客观公正的等级分值,并附上师评意见。任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参评的两件作品的平均分值,给出最终分值与对应等级,并告之学生本人,无异议后再填写在学业评价统计表上。
  3.学业评价小组在认真查阅学生作品档案基础上,进行逐一核查,对有异议的学生成绩必须认真负责处理,若评价小组集体认为无误的,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解释说明;若确有出入、需要修订的,在保留任课教师原有的评价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新的等级分值,并由组长注明修订理由,最后评价小组组长在学业统计表上署上审查意见,期末前交学校存档备查。
  笔者认为,教学思路与评价思路应是一致的,历史新课标提倡的新的教学方法,就必然要求有新的评价方法与之相适应,这将会更加有力地促进历史课改理念得到贯彻实施,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式的重复。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