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沪科版高二《物理》的一些问题
作者:曾 铁
1.P11“超导材料通电后对磁场会有很大的‘抗拒’作用,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这句话不妥,根据采用电磁铁的类别,磁悬浮列车可分为常导吸引型和超导排斥型两类,并非所有的磁悬浮列车都属于后者。浦东运营的磁悬浮列车就属于前者,它是以常导磁铁、导轨为导磁体,通过异名磁极间相互吸引使车身离开导轨,并用气隙传感器调节悬浮间距而工作的。超导型磁悬浮列车是靠超导磁铁和低温技术实现悬浮运行的。在引文的“磁悬浮列车”之前加上“超导型”一词,便没有问题了。
2.P24“图13-5我国制造的光电池”,该图与标题不匹配,图没有反映出主题,质量差、不清楚。建议换一幅清晰的照片,既要突出主旨且视觉效果好。
3.P25“例题13.1……求电压表的示数”,由于相应的电路是断开的,在“如图13-6所示的”前提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应是计算的结果“3V”,而是零。在“电压表的示数”之前加入“电路闭合时”这句话,才会有“3V”这一结果。
4.P34“库仑……通过精确的实验发现的这样的规律……(库仑定律——引者注)”,这是常见的说法和观点,但有违历史,“精确的”一词拟删去。库仑通过实验并运用类比法,才得到了库仑定律。1785年,库仑通过电扭秤实验和类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得出了电斥力的平方反比关系;1787年,他又通过电摆实验,得出了电引力也有平方反比关系。当时,他的实验并不精确,F∝1/r2是实验和类比的产物。库仑实验结果同F∝1/r2误差达到30%以上,F∝1/r2一部分是猜出来的。F∝Q21Q22不是库仑的实验结果,是他类比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他曾说过,F∝Q21Q22可以先验地接受它,“无须加以证明”。
5.P44“图14-27”,条形磁铁内部的磁感线不宜画,应予以删去。这个问题,苏联的著名物理教科书《普通物理学》(福里斯等主编)中已有说明,即其内部磁场的分布情况不明,和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情况不一样。
6.P46“图14-27”,小磁针和通电直导线的位置,判断上容易产生分歧。二者的方位是上下?还是前后?该图不清楚,分析时会发生混乱。若是上下关系,建议将通电直导线移至小磁针的近上方,以便分析且无异议。
7.P82“图16-19”、“图16-20”、“图16-22”和P85“图16-28”以及P82-83课文,其中的A、B、C和X、Y、Z,均要使用国际标准符号,即U1、V1、W1和U2、V2、W2。符号A、B、C和X、Y、Z早已不用了。
8.P95“雷达……测定物体位置的装置”,拟在“位置”之后加上“和运动情况”等,如是表述就无问题了。雷达既能测定物体的位置(方向、高度、距离、景象),又能测定物体的速度(速率)等。“雷达……发射不连续的微波脉冲……”此话不全面。根据雷达的工作方式,它分成脉冲雷达和连续雷达两种。后者工作时发射的是连续的微波,并利用它完成测定任务。拟在这段引文的“雷达”之前加上“大多数的”,便完善了。“雷达利用的是波长只有lm的微波……”这里“只有lm”说错了。雷达利用微波工作,根据其工作的波长,雷达波分为米波、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等,使用较多的则是厘米波。另外,米波也非“只有1m”的微波,米波是一个数量级概念。所以,这句话应修正。“雷达利用的是米波、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等微波……”则是一种修改方法。
9.P111“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光学纤维就是利用全反射原理制成的……”此话有点武断。利用全反射原理传递能量、信息,只是一种光纤的工作原理,并非所有光纤均如此。当光纤细到一定程度时,其传光过程就不能再用全反射原理描述了,此时应将它视为传播电磁波的微型波导。“……光学纤维中,内、外两层材料的折射率相差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全反射”,此话也不妥。光纤折射率的分布不都是内、外截然不同的两层,它也可以是渐变的,这种光纤能使光线向轴线汇聚。在这种光纤中光线走的不是折线,而是光滑曲线。
10.P129“……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这又是常见的说法,但不妥。在引文“无关”前加上“几乎”一词就比较妥当,情况并非如引文所述。例如:处于金属态的Be7,其衰变常数λ(半衰期T和λ的关系为T=ln2/λ)比Be7与氧化合成BeO时的λ大了13‰;将BeO加压至270千巴,使其体积减少10%,此时λ将增大6‰。
11.P128“可见,γ射线总是伴随着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这话说过了。将“总是”换成“通常是”等比较好。γ射线的产生有两种机制,一是伴随α、β衰变同时产生;一是γ跃迁单独产生,如:
r1、r2光子的能量分别为0.033MeV和0.009MeV。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