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几种方法

作者:马晓敏




  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工业发展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化肥、农药的滥用都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化学教学中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环保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是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方法和体会。
  
  一、 描述法
  
  在教学中采用描述法,多举事例,给学生一种警示。注意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环保的重要,认识环保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CO污染。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先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二万五千人死亡,五万人双目失明。这虽然是久远的事件,但足以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南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教授在沐浴时煤气中毒死亡。学生当时情绪很激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体会到CO污染的严重性!
  2.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污染。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如空气中NO2浓度达到0.5ppm可使树叶全部掉光。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酸雨的危害,例如四川的乐山大佛遭酸雨的腐蚀,引起了许多学者和科学家的关注。这是环境遭到破坏的最好例证,怎能不令人痛心呢?
  3.卤代烃污染。卤代烃中的氟里昂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强烈的紫外线可使人类患皮肤癌。以前的冰箱和空调中都含有氟里昂,现在已经禁止使用。使学生明白了广告词强调“无氟”的含义。
  
  二、 实验法
  
  这是一种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其印象深刻,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环保,终身受益。
  1.CO2——温室气体。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少,但在物质转化的过程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是含量越高就越好呢?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质疑让同学们思考,并且提供二氧化碳、玻璃瓶、胶塞、温度计让他们做实验,探讨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实验同学们懂得了全球气温上升,大量冰川熔化的真正原因。
  2.水体污染。在讲述水污染时,我没有直接描述水污染的危害,而是采用实验:用三个玻璃瓶,第一瓶装洁净的水;第二瓶装洁净的水,并放入一节打过洞的电池;第三瓶装同等量污染过的水。分别放进一条大小同等的鱼,观察现象,结果第二和第三瓶的鱼相继死亡,唯独第一瓶的鱼活下来了。学生兴趣浓,印象深,使学生更大程度体验了水污染的危害。这比课堂上讲述一百遍更管用。
  
   三、 调查法
  
  本人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注意让学生到社会中去体验和调查,因为空洞的说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在环保教育时结合化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调查和反思自己平常在生活上是否注意了环保。比如:家中的生活垃圾你是怎样处理的?你家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你家的住宅区是否有人不注意环保?你家是否节约用水?你的同学或朋友是否有乱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这样使学生感到环保就在身边,不再空洞和陌生,随时随地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我校申报“绿色学校”的一年。我就结合学校的实际让学生谈谈申报的意义,平时应注意哪些?你给学校出了什么主意和建议?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参与程度极高,给我很大的启示。后来许多学生乱吐、乱扔的习惯悄然改变。教学中采用调查法学生具有了亲身体验,效果是明显的。
  
  四、 测验法
  
  在每一次测验中我都精选有关“环保”方面的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如苏丹红事件;3.29的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露事件;高露洁事件;雀巢事件;光明奶粉事件等。在考试中利用这些环保素材来创立试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化学与社会、与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环保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我选了这样一道题:2005年3月29日江苏淮安车祸导致液氯泄露事件,使周围几百米内都弥漫着黄绿色、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泄露出来的氯气流向低洼地带堆积。人体吸入高浓度氯气后,会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8人,中毒入院人数为350名,其中危重病人17人,大部分死者都是倒在那条路上的,那条路是附近高荡村向南通向王兴镇的一条主要通道。据目击者说:“向南跑的都死了,向北跑的都活着。”事故发生后消防官兵在事故发生地附近人工挖了一个水塘,将槽罐吊到水塘中,使泄露的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两个设问最为精彩:液氯事故发生后,村民虽已知事故的发生,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逃生。对此,你对学习化学有何感想?你对当前加强环保意识有何感想?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进一步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
  
  五、 参观法
  
  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加强环保教育。在学生参观东莞污水处理厂时,特别要求学生注意以下问题:你参观的目的是什么?你对东莞的环保有何忧患意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打算如何从自我做起?写一篇有关环保方面的小论文。同学们反映较强烈。通过参观不仅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更多的是让学生具有亲身体验的机会,了解现实情况,亲自参与,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延伸法
  
  结合教材中介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同时,我还特别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污染。如:做饭菜的油烟、焚烧垃圾的烟雾、厕所的臭气、吸烟时的烟雾、垃圾池的臭味等。介绍当前东莞市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义;分析东莞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环境,让学生积极讨论、提建议和措施。其次介绍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念日和环保相关的标志。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详细介绍节水和塑料回收等标志的意义。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平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
  1.爱护每一块绿地,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2.看到乱扔垃圾行为要及时劝阻、制止。
  3.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
  4.对垃圾分类放置。
  5.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如洗衣水、淘米水等可以拖地、冲厕所。
  6.减少白色污染。到商场或市场购物自备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自觉拒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7.抵制吸烟。
  8.举报破坏环境行为。
  总之,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议题,通过在化学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知道和认识环保就在身边,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受益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和环境的保护者,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它是搞好环保工作的起点。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