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高考和会考合二为一
作者:任章林
现行的高中教学模式中有两次大的考试,其一是会考,其二是高考。前者俗称水平考试,主要是衡量学生能否合格毕业;后者又称选拔考试,决定学生能否升入大学及升入什么大学。本人认为完全可以通过一场考试来完成这两个功能,也就是取消高考,适当增加会考的难度,最后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门课的会考总分作为高校录取分数。高校在录取时可根据各自专业对相应科目提出适当要求,如中文系除总分以外要求语文在多少分以上。同时,将以前会考成绩ABCDE的等级制折算成学分,作为衡量是否合格毕业的标准,对会考E级的学生不再安排补考。当然,合格毕业还应再加上音、体、美及社会实践的成绩(学分)。
一、 二考合一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会考也是省级考试,经过多年的实践,从考试的准备到具体的实施,都已相当规范。例如就我们学校而言,从考前的动员到试场的准备,以及保卫工作、试卷的保密、监考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到最后试卷的装订、上交等等,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与考高没有区别,我相信全省各地的考点都一样重视。唯一的不同在于高考是全省统一阅卷而会考是以地区为单位的。不过改为全省统一阅卷并不会增加太多的工作量,因为高考其实也要批阅九门科的试卷(文综和理综的试卷量都很大)。把九门科分散在高中三年里进行批阅,虽然次数增加了,但每次批改的科目少了,改卷的时间也自然减少,所以总体上应该不相上下。
二、 二考合一有以下几点无可替代的好处
1.改变了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因为高考分散在高中三年中进行,每一学年只考三至四门课,不会出现背水一战的悲壮场景,就算你高一时几门课考得不理想,高二、高三还可继续努力。到了高二结束,多数科目已考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考试已过半,没有了最后一搏的压力;而对于总分不理想的学生,可以考虑高中毕业后的择业问题,学校也可作适当的分流教育,让学生在高二时就真正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2.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各科知识。现行的教学模式一到高二就文理分班,有的地方甚至高一就分文理科了,究其根源无非是应试教学在作祟。尽管物理、化学、生物的会考放在高二,高二的文科生也必须学,但由于会考成绩和高考脱勾,所以事实上几乎成了摆设;同样,对理科生而言,政治、历史、地理也无关紧要,以至于一个文科生不懂最基本的理科知识;而一个理科生对文科也一窍不通,尤如“法国人不知拿破仑”,贻笑大方。
3.能使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大大小小的教学改革已经历了多次,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也已喊了多年,但由于高考制度没有做根本性的变革,所以最后都只是换汤不换药,基本上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连一些素质教育本已做得有模有样的学校也不得已只好重拾应试教学的“法宝”,因为高考才是指挥棒。新课程改革的春雷再次响起,但高考制度如不作彻底变革,素质教育的雨点肯定照样不会有踪影。所以只有把高考与会考合二为一这种真正的大手术才能有望改变现状。例如高一考完了生物、历史、地理(或别的几门科),到了高二这几门科当然就不再学了,这几门科的老师就担任学生社会实践或研究性学习的导师。到了高三,由于大部分科目已考完,学生和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对于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是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尽早为高三结束后步入社会做准备。再则,如果把社会实践活动放在高一,一则因为各门科都没有学完,学生和老师都没有心思积极参与,最后只能是应付;二则由于高一的学生相对年龄较小,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事故,而到了高二、高三,不仅思想更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且身体更强壮,自然更能避免一些意外伤害。
4.能从根本上杜绝复读现象。近年来,由于受名牌大学效应的影响,许多本已上了大学分数线的学生纷纷复读,据有关部门统计,复读生已占到了本年度考生的十分之一强,这无疑又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给考生、家长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把高考分散至高中三年里进行,学生就无法复读。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