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俄罗斯普通基础教育改革新举措

作者:王希秀




  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一个政体、版图和社会性质全新的国家,为应对新的社会需要,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20世纪末的最后十年里,俄罗斯普通教育改革侧重于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形式的分化等,进入新世纪,俄罗斯社会趋向相对稳定后,普通教育转向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普京政府教育改革的主题思想。教育现代化是把教育作为全民事业优先发展,提高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管理模式的质量,使教育成为振兴俄罗斯经济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种国家发展战略。教育现代化构想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发挥教育在振兴俄罗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通过颁布《教育法》、《俄罗斯普通教育基础计划》、《俄罗斯教育必修内容最低限度》和《普通基础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草案)》,实现了课程管理由高度统一向三级管理的转变,普通基础教育实行了人文化、个性化和区别化教学,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90年代制定的课程计划和标准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负担过重等现象。修改和完善国家教育计划和教育标准成为新世纪俄罗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 修改《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
  
  俄罗斯于2002年出台了新的《普通基础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草案)》和《普通教育国家标准的联邦成分(草案)》,综合这两个草案的内容,在保持原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某些方面的规定又有了新的变化。
  
  1.对各级教育主体的权限进行细划,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教育改革由于受动荡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一些改革措施不能真正落实或被搁置,新世纪的改革更加强调了改革主体的责任意识。俄罗斯这次修改不仅规定了俄罗斯联邦和联邦各主体对普通教育的权限,而且对联邦议会、邦政府、联邦教育管理机构、各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地方自治机构以及经过认证的教育机构在普通教育方面的权限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尤其规定了联邦、地区和地方对普通教育的各级财政预算标准。权限的细划使各级国家机构对普通教育的权限更加明确、全面,为普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2.改“教学计划”为“规模性指标”,扩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1993年的《俄罗斯普通教育基础计划》为各级普通教育学校制定了十个教学计划,但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并不完全一致,如果完全执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新的草案以“规模性指标”取代原来固定的教学计划,将普通教育阶段划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再确定每一学习阶段的各学科以及学科的必修内容最低限度、培养水平和要求等,“规模性指标”规定了每一教育阶段的总教学时数、每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联邦课程和地区课程的比例等。这种宏观上的规定使各学校在课程执行中具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旨在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课程的可行性。
  
  二、 颁布《普通高中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构想(草案)》
  俄罗斯联邦教育部2002年7月颁布《普通高中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构想(草案)》,在普通高中实行侧重专业化教学是俄罗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侧重专业式教学,是在保证全体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需要,适当加大和拓宽高中教育大纲的一门或几门学科的教学,为学生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奠定基础,保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同时使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
  侧重专业化教学的课程分三类:基础教育课程、侧重专业类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课程的结构比例是5∶3∶2。侧重专业式教学的课程内容分为四种:社会经济类、人文类、工艺类和自然数学类,每一专业方向的课程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
  《普通高中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构想(草案)》根据民主化原则拟定了侧重专业式教学的实施进程:地区和市一级的教育机构可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安排向侧重专业式教学的转变,执行时间不作统一规定,最大限度地考虑学校的意见和利益,不是所有的俄罗斯高中都同时转变为侧重专业式教学,只有为此做好预备的学校才执行这种转变。2004年实行针对侧重专业式教学的预备教学,2005年开始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将9年级作为侧重专业式教学的预备阶段,9年级学生接受一年的预备教育后自然过渡到侧重专业式教育。
  实施侧重专业式教学通过对课程结构、内容的侧重性调整,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实施个别化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的有效教育形式,符合世界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俄罗斯的国情。
  
  三、 义务教育学校开设信息教育课
  
  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教育浪潮无一例外地冲击着俄罗斯的教育改革。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和法规的制约,俄罗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政府和教育部门意识到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第322号令颁发的基础教育计划规定,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10~11年级一门独立课程,进而在7~9年级安排信息技术教育的机动课时。世纪之交俄罗斯颁布的《信息学教育最低限度必修内容》将普通教育学校的信息学教育分为两级:I级:高中文科班每周1课时,共68课时,两年完成;Ⅱ级:高中理科班共136课时,使信息学的教学能满足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时信息学考试的要求[1]
  《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中特别提出联邦专项计划“发展统一的教育信息环境(2001-2005年)”,据此,俄联邦制定了信息化教育体系的目标,到2005年在全俄境内建成统一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并规定了信息化教育的三个实施阶段:2001年政府为所有乡村学校配备电脑、软件等必备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2002年~2003年,编写多媒体教材,并进行相应的试验性教学;2004年~2005年,为各类学校配备信息化教学设施,批量发行多媒体教材,建设并开放远程教育体系。
  
  四、 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以全国统一考试取代中学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是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前俄罗斯的升学制度实行中学毕业生先通过本校命题的毕业考试获得中学毕业文凭,再通过各高校命题的入学考试才可能上大学。这种考试制度的弊端是,一方面考试中的腐败使许多优秀学生无法进入大学深造,另一方面,毕业生要亲自到所报考的大学参加考试,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条件到其他城市考试而失去升入大学的学习机会。
  全国统一考试基本科目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教育科目示范大纲为准,不能超出大纲的范围,包括:数学、俄语、文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俄罗斯历史、社会常识、外语。2001年的统一全国考试进行了数学、俄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俄罗斯历史和社会常识等8门科目的考试;2002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英语科目;2003年又增加了3门外语和文学科目,进行了13门科目的统一国家考试。统一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评定,再按联邦规定转换成五分制成绩。通过考试者获得完全中等教育毕业证书和统一国家考试证书,国际竞赛和全俄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可以免试入学。
  
  五、 建立现代化师范教育体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社会转型中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学校和大量新的专业,对原有的师范教育体系的师资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教育改革对师范教育的新需求,俄联邦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连续师范教育体系2001-2010年发展规划》,针对当时俄罗斯师范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1)、提高培训水平,保证师资质量。提高师资的职业培训水平,使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原则、过程和方法,熟悉各类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教育标准中联邦课程和地区课程的大纲,保证连续师范教育体系在内容、方法、方式和手段上的连续性;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结合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开通信息技术教育后,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基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师资培训的作用;3)、完善连续师范教育的管理。师范教育的管理机构要深入分析、研究、论证师范教育的方法,制定教育市场预测,保障连续师范教育的各种教学资料和设施的使用和维护;4)、通过各种会议和刊物扩大师范教育和科研的交流程度。积极筹备召开和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办好师范教育刊物,扩大师范教育体系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保证师范教育的动态发展,提高教育者的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师范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姚炳虞.俄罗斯义务教育学校开设信息学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3).
  [2] 周耀慈.俄罗斯统一国家考试.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8).(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