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透析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五大特性
作者:徐 旻
第一大特性:开放性
开放的国度、开放的时代、开放的视野……引领高考的作文题目不再拘禁于一时一事,而是洪阔高远,大气旷达。
这一点特性,首先表现为话题的开放。
如,北京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个话题的范围相当开放,作为“符号”,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既可以小到日常琐碎,又可以大到历史事件;既可以追溯古远的历史,又可以畅想不久的将来……只要能和“北京”联系起来,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又如,上海卷——题目“我想握着你的手”,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这个题目可以选择的具体话题也非常宽泛。从命题上来看,这是一个封闭的全命题作文。但是,题目本身蕴含的信息是比较模糊多元的,因为“我”、“你”、“想”、“握手”这几个词语都有很强烈的主体色彩,比较感性。所以,可选择的话题就相对来讲,要生活化得多: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谈手足之情,可以叙朋友之谊,可以抒相思之苦,可以解误会之愁;可以写实,可以虚拟;可以述说个人际遇,可以评介政界风云……只要能把握好“想握手”的动机和理念,立意就会很鲜明,中心就会很突出。
作文题目的开放,还表现为要求的开放。
如,浙江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这个题目看似要求挺多的,列了五个条款,实际上,这五个要求其实都没有太多的限制。岂止是没有限制?说得恰当些,这些要求正是在解开束缚,放手让考生更好地发挥。3、4、5条不必说,是一般要求;单看第二条要求——“立意”“角度”“题目”均为“自定”、“自选”、“自拟”,显然约束不多,要求不多,这就为考生驰骋想象搭建了一个宽厚的平台,放下了他们思想上的包袱。无独有偶,在湖北卷的要求中,也明确地提出“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简约言之,姑且称之为“三自”原则,是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上,提出的开放性的要求。
更妙的是第一条要求——只要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就“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这在论说类的话题作文中是不多见的,尤其可喜的是,作为一个要求直接提出来,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进步!
作文题目的开放,还表现为权利的开放。
所谓“权利”,在考生,就是可以选择写什么、不写什么的意愿和自由。这一种开放,在福建卷上的表现最为明显——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这份考卷给了学生一个比较大的选择的空间。熟悉中国古典名著的学生可以选择①,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同学可以选择②,对文艺学有一些理性思考的同学当然可以选择③,这样,就巧妙地将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偏好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划分。如果说,高考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甄别人才的作用的话,这份试卷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未来文科生的研究方向所在,或者一个高中毕业生基本的人文价值取向。有学生出了考场之后,坦言:“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听过,不过记不得具体的情节了,也不知道到底“未满十万支”这个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于戈多,我压根儿就不知道是谁。所以,我就写“留下”的“空白”了。这个权利是应该赋予学生,在这个知识急剧膨胀的年代,文学作品多如牛毛,学生有可能只是听说,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更别说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些见解。所以,容许他们有所知有所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宽容的、开放的。
第二大特性:辩证性
辩证思维相对于简单的形象思维和一般的抽象思维来说,无疑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作为高中学生的成长需要,作为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辩证地思考历史人生、辩证地看待世间万象是不容忽视的。在高考的作文题目中,体现出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也是很有必要的。2006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性。几乎每一个文题中,都包含了辩证的要素。不过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约一些罢了。
最为典型的要数全国卷Ⅰ、江苏卷、山东卷和重庆卷(大作文)了。
请看题:
全国卷Ⅰ——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这时,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但由于能力不够,结果反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这个材料作文,显然包含了很多辩证的要素:“抓”与“被抓”、“学”与“善学”、“态度(想)”与“能力”、“羊”与“牧羊”……能对某一方面理解透彻、生发开去,都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江苏卷——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这个话题作文的题目本身就包含着非常浓重的辩证色彩:到底世界上有没有路呢?到底世界上的路和走的人的多寡有什么关系呢?到底是先有路后有人,还是先有人后有路呢?除了地上的路,人生还有多少路要走呢?如何把握自我,从没有人走过的地方走出路来?又怎样另辟蹊径,不在走的人多的路上遭遇拥堵呢?………这一系列的命题,与其说是作文题目,不如说是哲理拷问。没有一点辩证思维,这样的题目是很难理解的。所幸,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曾经明确地提出要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要求。高考是一次检阅。
山东卷——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晶莹透明,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一样复杂。请以此为题,写一篇除诗歌之外体裁的作文。
这段导语基本上给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范围,即,仰望星空的人与飞上星星的人看星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截然不同。这显然也是一种辩证思维的结果。然而,要论证这个公理,还是要推翻这个结论;是简单地就事论事,把文章演绎成天文学探索,还是能巧妙地拓开思路,融万物于“一样复杂”中去;是悲悯地看待远在天边的事物,还是积极地应对身边的复杂;是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还是贴近事实把真相看个一清二楚……这要看考生驾驭文题的能力了,这时所考查的,绝不仅仅是驾驭语言的能力,主题的厘定,势必来源于学生思维的辩证。
重庆卷的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个作文题目给得明确具体,就是关于“走”和“停”这一组矛盾对立的事物的。其实,类似的矛盾对立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快”与“慢”、“动”与“静”、“想”和“做”、“学”和“思”、“效率”和“公平”、“猜测”和“验证”、“终日劳碌”和“以逸待劳”、“低头拉车”和“抬头看路”……如此如此,可以挖掘出很多相类似的组合,每一组都可以引出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