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高考化学总复习中的导与学

作者:尹睿川 余小华




  导是指《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是指学生在正确的导向中进行主动的学习。正确的“导”使复习的方向明确、目的性更强,从而使“学”有针对性。如研究2006年高考化学科考试大纲可以看出:试题的命制“起点高”,考素质、考能力;“落点低”,解题时运用的知识不超过大纲,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到位。
  
  一、 以“纲”作导、明确目标
  
  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正确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复习时围绕《考试大纲》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对高考的“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各种层次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内容是“正确复述”要求;哪些内容是“再现和辨认”;“直接使用”又是指哪些内容?什么内容是不仅要知其然,而且也要知其所以然的,具体的化学问题可以作何处理,适合设计成什么样的题型?只有搞清楚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从这些实在的基础开始,才可能搞好化学的复习。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课本时,要全面看课本内容,如:书上例题、有关习题,特别是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在看书过程中要划出重点和难点,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浓HNO3和浓H2SO4的性质,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二、 以“本”为导、狠抓基础,善于总结
  
  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4L”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条件:标准状况下;一个标准:1mol;一个对象:任何气体;一个体积:22.4L。
  抓基础不能就基础而基础,而应着眼于提高能力,因此应在教材上下功夫,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每一章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善于挖掘出教材的思想性,并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育,对每个知识点设计过程探讨。复习时,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注意考查范围,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要坚决、果断、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不要求的、老师不讲就不可能知道、必须靠记忆才能掌握的、无再生性的内容。比如: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电石的生成、乙炔与水的加成、乙炔三聚成苯、六六六的生成、苯与溴的反应实验装置与现象、加成规则、消去规则、果糖的结构式等要少花精力,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
  举例来说,高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学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讨论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
  
  三、 以“真题”为导、抓学法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典型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繁、不难、不超纲,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快,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十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等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答好高考题的标准是:常见的题要会做,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针对化学教学特点,试题特点,命题趋势,答题标准,在狠抓“双基”上下功夫,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学法,归纳技巧。
  
  四、 以“练”为导、抓好讲评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做题时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注重解题的质量;只注重做题的结果,而不注重解题的过程和解题后的总结。因此练习题要精挑细选,做到难易适度,明确练的目的,避免重复劳动。以中档题为重点,着重解决学生审题不够仔细,逻辑不够严密,基础不够扎实,书写不够规范,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等问题。要设法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将知识与能力体现在笔尖上。作业、试题,学生做完后仅完成了少部分功能,另外大部分的功能要靠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总结来完成。讲评时要将题目按内容或解法进行归类,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精讲。将重点放在分析题意、寻找思路、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上;放在题的考点和教材的知识点联系上;放在挖掘试题内容的隐含性、提高试题的创新性上;放在以一道题为突破口,寻找一题多解、多题同解、一法多题及同类题目的联系点上,从而达到1×100>100×1的效果;放在对典型错误及产生原因的剖析上。使学生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类,能举一反三,灵活掌握。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将错题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类别分别贴在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五、 加强心理指导、缓解心理压力,增强自信,迎接挑战
  
  心理压力过大是造成考前学不进去、高考“考不出来”的“罪魁祸首”,那么及时“减压”则势在必行。减压的招数很多,考生应主动地因“己”制宜,择而用之。
  1.要自我放松,淡化高考,从自身的根本认识上减压。不把高考看得特别重要,君不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要增强自信,迎接挑战。好多考生是追星族,不妨和明星相比,歌星是在舞台上唱出来的,体育明星是在运动场上拼出来的。人生能有几次搏?我辈考生只有在考场上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示。
  3.要以一颗平常心参考。自入学校门就与考试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考也无非是考试,该吃则吃,当睡则睡,如此则能坦然面对,稳定发挥,说不定还能超水平发挥呢。
  4.期望不要过高,不划圈子给自己钻。非名校不上、非“热门”不读,很可能为自己造了一个樊笼,无形地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受其束缚,考场上是否能够正常地发挥?在期望上留有余地,以退为进,反而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要防骄杜“馁”,高度戒备和及时宽慰自己。一场下来,考好了不喜,我好人家会更好,避免骄字露头;考得不理想,我差他们将更差,杜绝泄气出现。如此则能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一鼓作气地考到底。自我减压的方法很多,但关键在于把握住自己,始终占据主动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学生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在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只要每个同学都注重基础,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就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