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对新人教版《化学》I(必修)的几点建议
作者:杨 斌
一、 某些用词及表述应力求准确
物质的量部分?穴P12?雪关于1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数教材中直接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一概念的提出过于简单,不能体现科学态度。初中教材中关于相对原子质量已提到C12,因此,这里还应该从科学定义出发把0.012kg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集体为1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6.02×1023mol-1。另外,这部分概念中的微观粒子教材中统一称为“粒子”、建议还是改为“微粒”好,这样更能体现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
关于胶体概念?穴P22?雪的引入容易使学生误解,教材首先从分类原理列出9种分散系,明确指出分散剂可以有气、液、固三种状态,然后指出“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这样给出概念易误认为胶体这一分散系的分散剂只能是液体,如果在后面再补充胶体的分类,学生才可能对胶体的概念全面掌握。
硅酸盐部分?穴P65~66?雪有几处表述不够准确,把硅酸盐定义为“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把硅酸盐的溶解性表述为“一般都不溶于水”;关于铝硅酸盐的形成提到Al3+置换硅酸盐中的Si4+。其实,硅酸盐成分复杂,有许多硅酸盐的组成里含有氢;硅酸盐可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如Na2Si03、K2Si03等可溶;硅酸盐中不存在Si4+离子的,Si4+离子也很难形成,建议可用Si?穴Ⅳ?雪表示。另外这一部分还提到Al与S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邻,这一概念是超前的。
关于氯水的漂白问题?穴P72?雪,实验4-5刚刚通过实验证明干燥氯气无漂白性,但立即阐述“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这种表述教师理解但学生有意见,还是把氯气改为氯水好。
Si02晶体结构中?穴P63?雪?眼Si04?演四面体结构的示意图不全面,不便于学生认识它的空间网状结构,应给出有许多硅原子和氧原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二、 某些内容编排不够切合实际
在第一章第一节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中安排了萃取这一实验基本操作,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对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溶剂里溶解性不同缺少感性认识,再加上分液漏斗的使用要求又比较高,放在这里介绍学生很难掌握。
物质的量这部分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课时安排都显得不够,物质的量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经常将有关概念混淆,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掌握有一个过程,要经过反复训练,学习气体摩尔体积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运用,而气体摩尔体积也只是简略给出结论而未讨论原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也突出不够,这样编排并不能很好地形成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学生并不能在初中化学计算水平上提高一大步。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按照分类思想编排的,金属部分先讨论金属单质分别与氧气、水、碱的反应,然后讨论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性质,而每一部分将Na、Al、Fe放在一起讨论,非金属部分硫酸、硝酸也放在一起,突出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这样编排在实际教学中感到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不便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某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建议还是将各元素分开讨论,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关于教材的习题安排,计算题比例太低,整个教材习题量注意题量控制,总计78题,除常见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外,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性习题,如实验设计、调查、讨论、查询、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注重科学探究和能力培养,但所有的习题中只有3道小型计算题,这对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计算能力的培养要靠平时的练习,学生在本册教材中学习了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应增加这方面的计算题。
三、 某些重要知识应予适当补充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缺少相应知识铺垫,有些不能从本质上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因此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方法应予补充。前面已提到气体摩尔体积部分应增加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才能便于理解气体摩尔体积以及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以后,应在适当地方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否则后面众多元素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不知配平的方法,难以掌握。硅单质的有关知识给得太少,可以讨论硅与氧气的反应,硅的工业制法等,因为这些性质有着重要的应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应该讨论,反应原理是一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装置属于固体和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的一类。讨论卤素时,碘的升华、溴的挥发、特别是I2与淀粉的反应应该介绍,因为这一性质应用较多。S02性质中应该补充它的还原性。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感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要求难以把握,课标要求有些笼统,而教材内容又高度浓缩,这就要求老师认真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合理取舍,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是很难做好的。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十分突出,教材的知识内容多,基本上是过去一学年的内容,教学课时又很少,造成教学中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况且对学生而言学科又很多,因此学生很紧张,知识掌握不很牢固。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