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李中恢 黄小洁




  我们知道,思维科学是教育科学的核心问题。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培养人才是思维科学应用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思维科学研究,摸索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很有必要。
  发散性思维有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又可称灵活性)和独创性。流畅性指心理活动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概念,这是发散性思维量的形式。变通性,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触类旁通,提出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独创性,指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把发散性思维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能使学生亲自地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所学知识,能使学生学“基本”应“万变”,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发展学生的智能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开拓思路寻觅解题捷径。目前,有些教师把现成题目的解法归成类,要学生熟悉、记忆,乃至“触发”,这容易培养呆板的学生,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卢金斯所说的:“它使人盲目”。
  
   以上证明虽然结论正确,但是计算繁锁,如果能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设想,则可能有创造性的发现,列宁说得好:“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牛顿还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为此,我们希望寻求最佳途径,联系勾股定理,可以看到题目实质是:证明以a1、b1为直角边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以a2、b2为直角边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以上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大于或等于以(a1+a2)、(b1 +b2)为直角边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从平面几何出发,构造一个三角形,可以得到一个简洁的几何证明如下:
  
  
  如果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满足一般的方法,广泛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新的构思,综合所学过的知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在数学教学中多用此类型题目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是有裨益的。
  最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去训练学生,从而使学生去发现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同一个问题,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好途径。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要加速培养四化建设人才,非得要研究教育规律不可,非得要研究思维科学不可。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又是一个确实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刘永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