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更新办学理念 提高办学水平

作者:徐复光




  从教育的手段和目的相统一来讲,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生活化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把知识传授、技能提高作为自己的使命,还应该重视人格培养,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教育的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校目前办学层次和教育教学发展和提升的需要。
  “让教育回归生活”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基于以下四方面的认识。第一,“让教育回归生活”,体现着清晰的教育生命观。我们认识到,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青少年时代,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而不是间接目的。第二,“让教育回归生活”,体现着鲜明的价值认同观。教育不是与人的天性作对,而是以此为动力和资源,要从生活着眼,崇尚本真,张扬个性,教育要回到客观存在的原点,育人要不拘一格,做厨师与做工程师,是同样的优秀,是同样的为社会所需求。第三,“让教育回归生活”,体现着全面的教育内涵观。学校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教育,理应充满求知的渴望与劳动的欢乐。学校教育的职责,就在于帮助孩子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成为积极的生活者,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美好记忆的源泉。第四,“让教育回归生活”,体现着深刻的终身学习观。生活是发展的,永远向前的。“让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学习视为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一种永不落伍的精神,一种昂扬向上的风貌。教育不应只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事的技巧,更要教给学生与他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生活的本领。
  践行“让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我们的原则是:第一,坚持生命及价值观教育。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正是这种时代的鲜明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向生活回归,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了当代教育刻不容缓的必然要求。第二,坚持生活及实践能力教育。生活是鲜活的、真实的、丰富的,目前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必须使生活方式多样化,要通过实验教学、社会教学、生活教学等方式将生活引入教育世界,使教育活动扩展到生活世界。要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积极的学习意识与有效的学习方式;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要关心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第三,坚持全面发展的英才教育。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教育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践行“让教育回归生活”,同样应因材施教。学校教育是做人的教育,理应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劳动的乐趣,鼓励学生成为积极的生活者,成为全面发展的英才。第四,坚持张扬个性的特长教育。生命的资质、天赋是独特的,呈现方式是千姿百态的,生活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继续办好体育、美术、音乐、表演、剪纸、服装等兴趣特长班,张扬个性,丰富生活,让每个人都获得美好的生活。
  践行“让教育回归生活”,我们的策略是:第一,课程方面注重实施的建构性,做到“五块联动”。课程作为知识的存在形式,从静态上看是认识的结果,是经验系统;从动态上看是认识的过程、求知的方法;从心理发展上看,又是一种情态,是不断更新扩展的建构与生成过程。对课程的学习不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而是动态的生成、主动的建构。为此,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提出了“选科指导、地校课程、综合实践、水平测试、校本评价”五块联动的策略。例如“选科指导”方面,借用“田忌赛马”的技巧,引导学生尽可能多选文科和艺体类别。“地校课程”方面形成“爱世界、知天下;爱中华、知民族;爱学校、知文明;爱家庭、知生活”的系列,其中乒乓球、围棋和剪纸已成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与中新班、新疆班共同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五块联动”的结果使学校特色得以体现、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第二,教育凸显主体的发展性,做到“四位一体”。人的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终级目标与核心追求。而要实现全体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凸显主体发展观。关注主体的发展,意味着关注主体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生活质量和人生追求,而关注的最好方式之一便是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此,我校在原先“三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并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发挥作用。我们先后实行了“公约管理制”、“岗位责任制”、“值周班长制”、“轮周实践制”等制度,教育取得成效,学生获得快乐。第三,教学方面展现课堂的互动性,做到“三三整合”。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与能动的反映,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实现的。通过互动,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提高彼此的智慧、修养,实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互动是多元的,包括多情境、多内容、多角色等等。比如情境,不只是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思的问题背景;内容也不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道德规范的认同、情感情操的陶冶;角色也不只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有学生的“新我”与“旧我”之间。为此,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案制度”,核心内容有三备、三用和三环节。其中三备包括主备人的一备、备课组二备和执教者的三备;三用包括课前学生的预习及教师的检查调整、课中师生的互动研讨、课后师生的反思补差;三环节包括自学及其检查、质疑及其共议、架构及其迁移。通过三备、三用和三环节,使教学案更切合学情,课堂充满活力。第四,管理方面追求价值的人本性,做到“两个提升”。价值人本性的实现需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家长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教师的教学实践,也需要学校管理的规范和引导。为此,我校提出了追求价值人本性的管理要求,即“两个提升”:(1)“管理层次提升到人文化”。在学校方面,我们认为办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有价值的;在教师方面,我们认为用健康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学生是最有价值的;在学生方面我们认为做好角色、负好责任是最有价值的;在家长方面,我们认为不要光把财富留给孩子,更要把孩子变成财富是最有价值的;在相互关系方面,我们认为自他互利、双赢共生是最有价值的。(2)“管理手段提升到网络化”。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主干千兆的校园网,在组建校园网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在今后5年内的可持续扩充性。校园网能满足不同层面的应用需求,应用平台提供四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为教育管理人员服务,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化办公环境,快速便捷地处理大量的教育信息。二是为教学人员服务,不仅为他们提供与外界沟通的通信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一个网络授课的平台、资源共享的平台,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共享资源。三是为广义范围内的学生服务,在网络支持下,以全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手段来学习学科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四是为家长服务,通过网络架设起学校和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学校及时从家长处得到反馈信息。第五,队伍方面强调建设的实效性,做到“研修合一”。用“让教育回归生活”办学理念统一教职工的思想,培养实施“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本土人才。我们根据校情和学情,提出了“教研和进修合一”的策略,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中“专业引领”有书籍引领、网络引领、专家引领、访问引领和师傅引领等,“自我反思”有一周一文摘、半月一心得、一月一故事、学期一问题和学年一论文等,“同伴交流”有课例剖析、课题研究、校本课程、三杯竞赛和教师论坛等。这里的“三杯竞赛”分别是初级教师的“成长杯”,竞赛内容包括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板书设计和教学心得;中级教师的“成才杯”,竞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试卷编制、选修开设和教学故事撰写;高级教师的“成功杯”,竞赛内容包括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编写、学术讲座开设和青蓝结对成果。通过“研修合一”策略的实施,本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土人才迅速成长。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基础教育如何践行“让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实践。笔者从我校的情况作了一些思考和规划,还很不成熟,以此就教于大家。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 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
  [5] 刘旭东.生活世界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6] 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