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借学生优秀习作指导写作教学

作者:郭祥圣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模仿是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学习写作也离不开模仿。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就认为“模拟”是写作的人效法他人作品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必要手段。他说:“若不仰范前贤,何以贻厥后来!”(《史通·模拟》)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文学大师茅盾先生更是告诫我们:“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他们在这里都指出了不借鉴便不会有新的发展的道理。
  在写作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题便千方百计地去寻找与此相似的范文,这实际上是模仿心理使然。然而,并不是每一篇作文都能找到相似的范文,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范文。看到同学们那焦急和渴求的目光,我觉得我们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文。范文从何而来?不少老师像他们的学生那样,到写作刊物或习作选评之类的书籍中去搜寻。这样做,费时甚多,且学生往往对这一类范文往往有种距离感。为了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范文,笔者做了一个有心人,每学期我都将学生佳作整理成一本优秀习作选,然后以这本习作选上的文章为范文指导下一届学生写作。这样做的依据是:一是现在教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上届作文的训练序列与下届作文的训练序列是基本一致的,这样范文的可仿性就更强了;二是由于往届学生作文时的年龄、阅历、认知水平、审美情趣与应届学生都是相似的,往届佳作无论写作的内容、方法或语言,会使应届学生感到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这自然就缩短了范文与习作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还激起了新一届学生要超越上届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往届佳作经过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过程,用来指导新一届学生,可以增强写作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训练效率。有了范文,仅仅是为写作指导提供了材料,如何运用范文,则要把握好范文出示的契机。
  
  一、 作前导引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在一个人迫于了解他想知道的事情时给予提示,所获得的效果是最佳的。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布置作文题之后,学生最迫切知道的就是该篇作文写什么、怎么写。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强烈,注意力也高度集中,他们急切想得到教师的指点。因此,我常在作前辅以往届学生佳作进行指导。具体做法是:先读往届学生佳作,然后让学生复述所读佳作的内容、思路与写法,再让学生拟写作提纲,最后下笔成文。学生有了范文的导引,写作思路得到开拓,写作欲望得到激发,写起作文来也就觉得有路可循了。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读范文只是起导写的作用,同一道作文题目可能有多篇范文,教师在指导时只适宜选读一至两篇文章,不然,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二、 作中促改
  
  清代学者唐彪说过:“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读书作文谱·卷五》)由此可见反复修改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但是,学生对这个重要环节往往不够重视,即使对作文进行修改也仅仅停留在词句的斟酌上,至于顺序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观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等问题常常被忽视。如何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呢?我采用了以往届佳作促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即在学生完成草稿后,先让他们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习作,然后我再适当读往届一两篇学生佳作,这样两相对照,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学生的修改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例如,笔者曾经做了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是这样的:“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官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了文章的妙处,更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要求是“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我在巡视时发现有不少同学立意角度偏了,有写“做事要认真仔细”的,有写“成才需要过程”的,有写“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有写“伯乐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的,还有写“把握机遇”“挫折面前不低头”的,等等,不一而足。于是我挑选了往届学生的两篇范作,一篇是从韩愈角度写的(可贵的自信心),一篇是从陆贽角度写的(勇于纠正错误的胆识),让学生“纠偏”并修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采用作时促改的方法,学生易于发现自己习作中的存在问题,进而能够认识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
  
  三、 作后对比
  
  学生写作之后,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一次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说是一次写作的再指导,而且比作前的指导要更为深入,更为全面。对比的内容:大的方面可从诸如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小的方面可从诸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方面进行。对比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将往届学生佳作与本次习作中出现的佳作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主要让学生找出往届佳作与本次习作佳作的闪亮点,特别是找出本次习作超过往届佳作的地方,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二是用往届学生佳作与本次习作中写得较差的作文进行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中,可以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力求使他们每写一次作文都能有所收获。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的何种方法指导学生的作文,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写起来有一定难度的作文,我就采取第一种方法,先朗读或印发有关范文,以此来引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有话可说;对写起来比较顺手的作文,我就采取后两种方法,在学生先写的基础上,再借助往届佳作来促改、对比,力争使他们的作文能够较原稿上一个档次。在学生刚开始写作议论文的时候,我还采用“三管齐下”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写作。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宗旨只有一个,就是要充分发挥往届学生的佳作对应届学生写作的“导”的作用。
  实践证明,借往届佳作导应届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范文对学生作文所起的引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笔者高兴地看到,通过这种方法的指导,从整体看,学生每次作文都能较好地体现写作要求,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不少同学的习作较之往届佳作更胜一筹。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运用“借往届佳作,导应届写作”这种方法指导学生作文也有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如经常运用学生佳作进行作前指导,学生就可能会产生依赖心理;有例文给学生作示范,学生的作文也可能出现“如出一辙”的情况。对此,我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例如,间或运用学生佳作进行作前指导;在指导时提醒学生不要受范文写法的限制,热情鼓励他们努力创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作文较差的同学可以模仿写作,作文较好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另辟蹊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提供的范文,写作时扬其长避其短,等等。往届佳作是供学生写作借鉴用的,对学生来说,借鉴往届佳作只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但是,作为教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模仿阶段,应鼓励他们力求创新。只有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写”。如在上文提到的用韩愈的那则材料作文的时候,笔者就提醒学生不要受范文指向的两个角度的束缚,应该开动脑筋,寻找新的角度。结果,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了以下几个好的角度:不惜功名、坚持己见的品德;可贵的实事求是精神;具有价值的东西终会被人承认,尽管有时一时不为人们所了解;是人才终会被人发现,尽管有时他会与成功失之交臂。这说明让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