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初探

作者:徐艳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进入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视点。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不同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常规教学,教学和学习都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它不仅对学习环境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又因,在培养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时,它的构成要素是选择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的主要依据之一。为此,笔者以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组合,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等要素保持协调一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动的力量。它要求教师不但会使用信息技术和选择信息技术,还能够在整合过程中适时地、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整合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笔者通过对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访谈和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首先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构成要素作一分析。
  
  注:A:教学监控能力;B:信息技术能力;
  C:教学设计能力;D:经验方面;
  E:教学评价能力;F:教学实施能力;
  G:自我发展能力;H:终身学习能力
  
  
  根据表1、图1的调查结果,笔者分析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1.信息技术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5.教学评价能力;6.自我发展能力等六种能力。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如图2所示。
  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教师能力组成要素相比,增加了自我发展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仍保留了传统的教师能力中的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结构图(图2)中,对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只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尽管现代教育观念不能作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组成部分,但它却是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基础和指南针,故此笔者将现代教育观念,放在图2的最高位置。
  
  下面针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结构中的、各要素的内涵和特点作一分析和阐释。
  
  一、 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是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先决条件。它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强调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它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本研究和实践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
  
  二、 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尤为重要。它主要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以及信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基本操作能力。它要求中学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也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前提。信息技术能力也正是现阶段中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1)敏锐的信息意识;(2)应用信息的能力;(3)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4)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能力。总之,它不但要求中学教师会使用信息技术和选择信息技术,还应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核心。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首先,从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安排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其次,从设计的策略上,强调树立系统观和融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协调、融合;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和设计中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其三,从设计的方法上,强调对学生的分析,对师生之间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四、 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高低的集中体现。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讲解能力和答疑能力,还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现代学习方式的能力。主要包括:(1)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2)内容与方法“链接”的能力;(3)协作性教学的能力;(4)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够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能够在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
  
  五、 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 [2]。在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中也包括教学监控能力,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角色的变化,都对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学生学习经常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学习;教学监控则必须从课堂监控到情境监控,从对集体监控到对个人监控、小组监控和同伴关系的监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 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1)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2)选用并熟练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支持有关的评价活动;(3)对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包括评价的规划、实施、计分、结果的解释,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提高整合效果,促进学习。一言以蔽之,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
  
  七、 自我发展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是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指作为主体的个人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发展目标,自觉、主动地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发展自我的能力。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发展和终身学习。总之,自我发展能力也是信息时代教育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
  总之,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结构图中,现代教育观念是先导;信息技术能力是前提;教学设计能力是核心;教学实施能力是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监控能力是调节中枢;教学评价能力是关键;自我发展能力是源泉。因此,在设计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方案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岩.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能力问题的研究及启示.教育探索,2005,(4).
  [2] 王润兰,李 嵬,魏轶娜. 对中学教师信息素质现状的分析.现代教育技术, 2005(2).
  [3] Kearsley,G.(2000).Online Education: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yberspace.Toronto:Nelson Thomson Learning.2000.
  [4] 王效刚,王天华.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电化教育研究, 2002(7).
  [5] 陈 琦,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