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生物教学八法

作者:朱华忠




  一堂课好比一场电影,导语则是这部电影的序幕,好的序幕可以一下子吸引观众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好的导语,必须要有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和点明主题的作用;巧妙的导入设计可以一下子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直接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下面是我在十几年生物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8种导入法。
  
  一、 故事法
  
  许多神话传说、寓言典故、名人趣事都与生物教材的一些内容有关联,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对学生极富吸引力。例如生物第八册(上)的《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节,我就用这样一则小故事导入新课,“远古时候,天上十日齐出,英雄后羿挺身而出,一鼓作气射下九个太阳,却找不到第十个太阳了。这最后一个太阳这时正躲在马齿苋后面,却被多嘴的蚯蚓看见了,登时大叫起来,‘太阳在这儿呢!’但这一刹那间后羿省悟过来:不能射下这最后一个太阳,否则天地间将一片黑暗。最后一个太阳保存下来了,而它也恨死了蚯蚓。只要蚯蚓出来,太阳就用那炽烈的日光炙烤着它,直到它死亡。多嘴的蚯蚓从此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它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的真正原因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还有一些生活中发生过的与动物有关的典型事件,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可以用“狼孩”的故事或大山雀偷饮牛奶等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开始新课。
  良好的导语不仅能先声夺人,磁石般吸引住学生,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
  
  二、 多媒体课件法
  
  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生物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3、4节或下午1、2节,这时上课,学生的身心比较疲倦,基本是无精打采,更没有什么激情。如讲《动物的行为》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播放《动物世界》片段),“请大家在看的时候注意:录像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看得仔细、记得准确。(学生回答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在新课导入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欢快、和谐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效果良好。
  
  三、 古诗词接龙法
  
  雅名贝斯说“陶冶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因为陶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传承、教育、家庭的祖先、团体的本质有关。正是在陶冶的过程中,我内在的精神才被真正唤醒。”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吟咏诗词,一方面在学生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中感受相关生物的一些特征。如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等诗句用在相应的知识学习之前,用诗文名句导课,正是教师试图“唤醒”学生的过程。“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陶行知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谜语竞猜法
  
  谜语是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新课用谜语导入,学生或独立思索,或合作讨论,思维异常活跃,为学习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热身。在教学《蜘蛛》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是猜谜高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出示谜面“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进一步引导,“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小诸葛亮’是如何‘单捉飞来将’的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往、是合作、是情感交流。
  
  五、 小品表演导入法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上讲台合作表演小品,可以将知识变得有趣而生动。讲《动物的行为》时,也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小品演出来将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合作不仅是求知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人和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愁都需要别人来分享,这是人最快乐的事。孩子的快乐就是和同伴交流,得到同伴的赏识,况且他们的阅历和经验差不多,能够找到共同的语言。
  
  六、 谚语导入法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古今中外有许多格言俗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在教学之始,引用相关谚语、格言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农谚导入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用“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来导入营养繁殖的内容。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龙生九子,子子各不同”来导入遗传变异的内容。
  
  七、 时事新闻导入法
  
  时事导入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印象,而且可以让生物学习真正走进生活,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如杨利伟成功返回地球、一些医学新科技、新保健药和器材发明的报道等,可以激发学生学好生物的热情。陶行知提倡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把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生演奏的大合唱,教师只是乐队的指挥。
  
  八、 实物与生活实例导入法
  
  思维往往是从吃惊开始的。导语要新颖有趣,激发想象,引入自然等。实物以其直观性,对学习疲倦的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从生活中选取实例或展示实物,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例如生物第一册(上)《有机物的分解和利用——呼吸作用》一节可设计导语如下,“我们知道,水果储存久了就失去了鲜美的味道,过冬的蒜瓣会变得又轻又瘪,放地瓜的窖子会又闷又热。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这些内容。”
  总之,导语要干练而富于情感,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精彩的导入语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导语开讲,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最成功的导入。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