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以人为本,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施立新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就是要在目的上为了人的发展,在行为上促进人的发展,从机制上保障人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性资源,教师的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整体质量。只有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任课教师。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应当用自己的思想和人品让知识发挥威力,从而唤起学生做“真正的人”、“大写的人”的渴望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只有教师本人德才兼备,才有可能实现所培养的新人全面发展。因此,追求人格品质和职业素养的高度统一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必要前提。
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生活目的。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在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方面的表率作用,是推动学生追求高尚美德的力量,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努力去通过严于律己的言行和积极勤恳的工作态度向学生传递信息:尊重他人的劳动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通过自己的努力搞好学习,是每位学生的神圣职责。
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从教情感和敬业精神。要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最重要的道德情感修养。热爱学生,就意味着有跟学生交往的精神需要,感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没有爱心,不努力去理解学生精神世界的人,只配当个教书匠,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教育者、指导者。
第三,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强烈的求知欲。要获得渊博的知识,只有一条途径——勤奋好学。一个教师只要勤奋,而且有强烈的求知欲,那么他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上的欠缺并不可怕,他会用自己的勤奋精神去获得充实的知识,让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
第四,教师应当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热爱、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还要通晓教育学、心理学;不但要谙熟教学过程,还应具备对科学问题进行独立分析、钻研的能力;不但要精通书本知识,还应当精通某项劳动技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正是每个教师的不同爱好,才构成了整个集体全面的教育活力。
二、 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法宝
教学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搞好教学工作只有规章制度还不够,必须有强有力的检查机制作保障才能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使教学工作得以更快更好地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建立完善、规范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机制,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法宝,是学校管理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教学质量检查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阶段式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教学有其特有的时间段——学期,按照学期运行的特点,将教学质量检查分为三个阶段,即期初阶段、期中阶段、期末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分段实施,而又相互联系,从而达到贯穿学期始终的监控效果。
(1)期初检查。每学期开学前,教导处要做好期初的教学检查工作,确保开学初的教学秩序。主要工作有:①教案检查。督促教师提前按照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备好两周课并写出详细的教案。②课程设置检查。教务员应按课程标准及人事安排将课表排好,教师人手一份,同时要注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③教学设备检查。教导处有关部门应提前做好课本的发放、实验仪器的配备、微机的检修等工作。
做好以上各项检查,就为开学初的正常教学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老师们能尽快地从休假状态转入到工作状态中。
(2)期中检查。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教学工作,已进入到期中阶段。此时各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应进行期中检查了。主要工作有:①对教师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检查,对计划的落实情况与取得的效果予以评价。②对各类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③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
此阶段的检查主要可采用听课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并在后半段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3)期末检查。通过一个学期的运行,期末检查重点在教学质量成果的检查。主要工作有:①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来验证一个学期以来教师们的各项教学实践工作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总结教训,积累经验。②成绩汇总。教导处在制定出阅卷标准、组织好老师的统一阅卷后,将各科卷子汇总在教导处,由教务员负责、教导处其他老师协助,分组进行分数统计、汇总工作,同时算出各班、各科的及格率、优秀率,为学校的教学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③成绩分析。各班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学校对各级部、同一学科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量化评比。④教学总结。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期初的教学计划,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最终汇总成为学校的教学总结,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
2.听课制度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除了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授课外,建立健全的听课制度也十分重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听课,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导作用及互相促进作用,使教师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校领导听课制。学校领导大多出身于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事领导工作后,从理论上、政策上对教学工作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因此,领导听课制既会使校领导掌握第一手的课堂教学情况,了解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又会从更高的角度去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各个教学环节,从而对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
(2)教科室听课制。目前,许多学校都会将一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教学科研的班子,如教科室、顾问组等。这些老教师通过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参与学校的教学与教改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加快教改步伐、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教师听课制。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们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水平;另一个是老教师听青年教师的课,给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巧提出指导意见。
3.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师德水准等了解得最详细,感受得最深刻。因此,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当然,在学生评教制度中,要避免出现学生不依事实为标准,而以个人好恶来评价教师或者个别教师为获得高评价而一味“讨好”学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的现象。在评价过程中就应注意选择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评教,同时结合座谈、问卷调查等以得到更为准确的评教结果。
4.教学竞赛制度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强化学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比武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市级(区级)公开课等。以竞赛的形式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
三、 构建和谐的激励机制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正确处理好监控与激励的关系,牢固确立激励导向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思想。监控手段与激励导向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两个方面,在共同的质量保证和人才培养目标之中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过分强调依靠制定严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行过细、周密的定量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应当以人为核心,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劳动,需要不断的激励,以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强化工作的责任性。而管理中的合理用人、奖惩分明、注意激发教师的学术成就感也是很重要的,其目的是既要证明、又要改进,但侧重点更应放在教师的提高和改进上。
应注意营造和保持一种相对宽松的评价氛围,使评比性结果与行政奖惩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考核指标的刚度,以鼓励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以激励为前提,帮助他们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教师上课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应充分利用教学督导的主阵地作用,选择那些在师生中威望较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教学艺术水平的老教师担任督导员,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帮助。对监督的对象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并将信息及时沟通。由监督检查向指导服务转变,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形态。当一位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取得明显的进步时,应通过诸如教学进步奖等形式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与教师探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诸环节,正确对待具体的教育管理问题。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让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增强工作效率。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强化激励导向和管理监控,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体系,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