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我国疆域史教学应有的四种境界

作者:魏付坤




  我国疆域史在历史教材中占有相当多的篇幅,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对此都十分重视,既使综合性教材历史与社会,也都系统地呈现了历代疆域图。能否正确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我国的疆域,是一个复杂而尖锐的问题,更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
  
  “秦时明月汉时关”——引导学生明确我国疆域的发展变化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海域辽阔、疆界绵长的国家,“秦时明月汉时关”,历史铭记着她经过的风霜雪雨,悲欢离合。与其他事物一样,我国疆域的形成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历史课教学中,对我国领土疆域的形成,必须把她看成一个过程,任何静止地、孤立地、不变地去看我国领土疆域的观点,或者简单地拿今天的疆域去衡量过去、拿过去的疆域来衡量今天,都是片面的。
  笔者在疆域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历史地图上获取我国疆域变化的信息,留下基本印象,明确基本观点。如讲《周初形势图》时,可让学生看一看《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图》、《隋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元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等,粗知一点中国疆域变化、发展史,占用时间不多,却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疆域史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没有平均下力,而是找准侧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阐明这种疆域变化和形成的必要性。如选取夏、商、秦、清四个朝代的疆域图,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了解史实。夏代,中国的疆域主要是指以河南西部的黄河洛水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大致是,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沿黄河东至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南接湖北,北入河北一带。与今相比,范围虽小,却是“根源”教育重要一课。商朝时期,我国疆域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东,南至江南,这里初次让学生东观沧海,眼前为之一亮。秦朝的疆域重在让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至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是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处,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构成了今日我国版图的基础。为了突出强调这一点,笔者让学生读图说出清代疆域四至,想一想清政府是如何管理边疆的,让学生综合以前学到的知识说说我国疆域是如何形成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引导学生明确各族人民对祖国疆域形成的贡献
  
  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讲述历史上我国疆域的形成,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必须从中华民族这一总体概念出发。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中国的版图是中华民族中五十多个民族和他们的祖先共同活动的舞台。如讲宋王朝时,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当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宋王朝并立的还有其他政权,如契丹贵族在北部建立的辽,后来取代辽的女真贵族建立的金,党项贵族在西北建立的夏等。显然,我们不能只把宋的疆域说成是中国的疆域,而应该把契丹、女真、党项等各族活动的范围包括在我国的疆域之内。
  我国多民族、多邻国,地缘人缘之便既是合作之便,又是冲突之源。在民族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区却占全国总面积的64%,而且大多集中在陆地的边疆地区,所占的边境线长达21000千米,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国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的边防屏障、对外交流的窗口。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缔造都作出过贡献。所以在讲述我国的疆域时,应该重视各族人民在我国疆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对我国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如通过藏族同胞支持人民解放军平息叛乱等事例,引导学生树立雄心壮志,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信念.
  
  “但使龙城飞将在”——引导学生永志不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进行中国疆域史教学,我们在承认各族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前提下,要承认和肯定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对捍卫和建设边疆作出的贡献,当代青少年应该永志不忘。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人物中,历史教材中大书了抗倭斗争中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抗击沙俄的康熙帝、鸦片战争中的关天培、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等等。我在教学中,或补充丰富史料亲自生动讲述、或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在课堂展示、或组织学生编写短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这些优秀历史人物。
  在有关“抗美援朝”的教学中,笔者创设让学生参与的氛围,学生们有的朗读彭德怀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慷概陈词:“美国占领朝鲜,威胁我国东北,又控制了台湾。美国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能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我国不同美国见个高低,要建设社会主义很困难。”有的介绍邱少云、黄继光等战斗英雄的故事,群情振奋,体会了保家为国、英勇战斗的精神。
  “不教胡马度阴山”——引导学生发扬传统,与时俱进
  中国疆域问题的教学,始终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的我国疆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下,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继朝鲜战争之后,我国多次实施边境自卫还击战,就是生动实例。
  中国疆域问题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用的历史知识,与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知识。我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从而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台湾岛内的少数分裂分子与国际上的某些反华势力沆瀣一气,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极少数国家继续向台出售武器,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的气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政府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主张通过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的对话与谈判解决分歧,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绝不容忍、绝不姑息、绝不坐视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得逞。
  从目前状况看,我国疆界线上的某些地区还确实笼罩着阴云。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钓鱼岛之争有趋于尖锐的迹象,某些隔海相望的邻国还垂涎我国的南海,即使陆上疆界也不意味着是“晴空一片”,任何一个难题得到彻底解决都非易事。
  中国疆域问题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大政方针,以便在今后的岁月里,扬长避短,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在世界的东方,饱历了近代以来列强肆意欺凌的中国人民尤其深知和平的弥足珍贵。已经树立“宁遗千金,不失寸土”的领土意识,新中国疆域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时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走合作共赢的道路,中国和俄罗斯、越南等国边界问题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和说服力量。从南沙问题看,中国政府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有利于妥善处理领海争端,已经得到有关国家响应。相信会有更多的对话、和解、合作、共赢的局面出现。
  关于这些问题,笔者尽量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媒体上了解最新动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援古正今,加深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