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中学生校外租房现象调查分析

作者:袁幼阶 袁 伟




  教育部曾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重申了2004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精神,原则上不允许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因“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给予了极为严格的管理规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里的“特殊原因”主要是指“在校内宿舍和公寓安排确有困难”。事实上,这样的“特殊原因”在目前高校普遍优越的办学条件下基本上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教育部实际上关上了高校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大门。看来高校学生校外租房居住出现的大量负面影响开始引起了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负面影响远比这更为严重的高中学生校外租房居住现象,却没有引起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注意。每当新的学年一开始,家长们也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助孩子一臂之力,这其中却有一项是吃力不讨好的措施——寻找各种理由、利用各种关系给孩子办理租房走读。笔者对高中生租房走读现象关注了十多年,日前对本地区若干所高中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关注。
  
  一、 高中生租房居住的诸种形式
  
  本来,食宿在家就近入学就称之为“走读”,住在学校集体宿舍并在学校食堂就餐就是“住读”。所谓“租房走读”,指的是寄宿学校的部分学生,家不在学校附近,却不在学校集体宿舍居住,而是单独或者结伴住在学校周围居民(包括学校教师)家中。他们个别是投亲靠友,大部分是赁房租住;其中约有60%的学生还有家长全天或早出晚到的陪读。仅仅是晚上在外住宿而仍然在校内学生食堂用餐,称之为“夜走读”;食宿全在外面,称之为“全走读”。全走读学生有的在聚集校门前的小饭馆固定订餐,或在小吃摊上打游击;有的是由陪读的父母在住宿处亲自弄好,或者在家里弄好送来。笔者所调查的三所高中,分别是省市区重点高中,它们的高三年级中,最少的有28%的学生办理“外住走读”,多的达到了38%。在这些学校,“赁房单住”以及陪读现象已经在高二甚至高一年级出现。笔者在其中一所市级示范学校抽查了11个班共计625人,其中外住走读的237人,占37.92%(有家长陪读的74人,占外住走读生的31%);在学校集体宿舍住宿的315人,仅占50.4%;另有家在学校附近的少数真正意义上的走读生74人,占抽查学生的12%。
  目前农村和城区郊县,高中几乎全部是寄宿制。例如,武汉市新洲区公立、私立共8所普高、1所职高、一所复读中心共10所高中全部都是寄宿制,租房走读自然就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而在城市非寄宿学校,部分远道无法走读的学生、借读生和外来人口子弟自主赁房单住或者三两同学合租,也是普遍现象,其性质与本文所涉及的现象相同,也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 高中生租房走读形成气候的原因
  
  1.利益集团的有意促使
  学生和学校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围绕一所学校牵连起众多的利益链条。以某校为例,沿着校门外的大路摆开的是众多的饭馆摊点、网吧发廊等,路两边停靠着接送学生和陪读、送饭的家长的各类车辆,两边延伸是教师们的私宅和邻近的居民,正是这些教师及其邻近居民成为提供租赁房源的主要群体。所以,学校要做到彻底的封闭管理几乎不可能,因为这样损害了各种依靠学校生存的商户们的利益。该校曾经一刀切地实行封闭管理,结果经常与周围居民、商户和交通运输从业者发生冲突,学校多次被堵路封门。许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学校部分干部在校外建起私房大量出租尝到甜头,封闭管理的大门就开了很大一条缝隙。如果不是租房走读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增加了管理难度,甚至危害到学校生存,学校也许早就放弃了对租房走读的适度控制了。
  2.学生方面的原因
  少数学生是从生活角度考虑的:或者是不习惯于集体生活;或者是追求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或者是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需要租房带父母陪读料理生活;有的甚至看中的是外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某些“自由”。但是,大多数学生是从有利于学习的角度考虑的:有的认为集体宿舍晚上就寝纪律不好,聊天甚晚,影响睡眠,导致白天的学习没有精力,而外住可以拥有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有的是嫌集体宿舍熄灯早开灯迟,而且时间固定,想挤点时间消化一下白天所学都不能,而外住可以晚睡早起,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有的是希望家长陪读帮助处理生活琐事如做饭洗衣等,自己专心学习,时间充裕。
  3.家长方面的原因
  这个年龄层次的家长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大,因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而且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强烈的爱心聚焦使他们愿意给孩子最优越的生活待遇;现实中知识程度与生活层次、质量的正比例关系越来越明显,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使家长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拿出较多的钱花在孩子身上;一些下岗了的家长有了陪读的时间,同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要求更强烈更迫切了;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促使家长孤注一掷让孩子考上大学。因此,选择“租房走读”,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成为众多家长的选择。
  4.囿于一般生活常理和互相攀比心理的驱使
  一般的生活常理使人们包括家长和学生偏执地相信,单独住宿和优越的住宿条件理所当然地有利于学习。学校对学生外住走读的控制,造成了一种心理导向,好像这是有门路的家长开后门才能得到的权利,如果不能享受这样的权利,家长就像对不起孩子,学生就觉得低人一等。所以,有的家长学生就是为了赌这口气也要享受这样的权利,甚至各显神通或真或假地把户口迁移到学校附近的村镇。
  此外,在城市则是有些学校没有学生集体宿舍,而学生中又有借读生和外来民工子弟插班,这些学生更是只能赁房外住走读。
  
  三、 高中生租房走读的实际效果
  
  1.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与那些希望借助“租房走读”提高成绩的家长和学生的初衷大相径庭,绝大部分租房走读生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如愿提高,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租房走读生的平均成绩低于集体住读生6~7个百分点。经验使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各班成绩前十几名的,很少有租房走读生;凡是租房走读生,成绩都要下滑一个等次;表现在高考上,就是租房走读生的分数批次要降低一等。仍旧以上述抽查的11个班635名学生06年高考成绩为例,其中过重点线的151名学生中,租房走读生38名,仅占25%,远远低于租房走读生在625名学生中的比例37.92%;相反,取11个班最后20名学生分析,220名学生中竟然有128名学生租房走读,比例高达58.18%。
  2.学生道德品质滑坡
  租房走读生普遍陷入早恋的感情漩涡,甚至有的突破了道德底线;有的出入不健康场所;更多的上网成瘾;打架斗殴和赌博现象时有发生。总之,综合素质明显低于集体住读生。
  3.租房走读生常在小吃摊点就餐,易感染疾病
  去年学校高考体检,95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中70名是租房走读生,约占74%。
  由于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分析,还没有人从理论上探讨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租房走读”仍然是众多家长和学生在高考前最后一搏时的选择。他们有自己浅显明白的逻辑:住宿条件好了,时间充裕了,成绩怎么会下滑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