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校园“追星热”现象透视
作者:郑挺谊
一、 学生盲目追星的众生相
“粉丝”小学生陈某不惜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花费到心中的“小燕子”赵薇身上,他的卧室里、课桌上、文具盒、课本、钥匙,甚至连衣服都挂满、贴满了赵薇的相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的刘女士在给读中学的儿子整理书包时,发现几张四寸的婚纱照,新郎竟是身穿黑色西服、打着蝴蝶结领带的儿子,新娘是著名影星梁咏琪。
南充市南部县龙凤乡小学一位男孩告诉记者,为了看周杰伦的歌友会直播而逃课,另一学生为看马拉多纳球赛则通宵达旦而旷课。
为了买一张萧亚轩的歌碟,高中生季某从生活费中抠出来,一个星期不吃菜吃干饭。
在《流星花园》流行时,不少学生模仿F4打架、逃课。
《新快报》总1272期的12版《我为杜威狂》报道:两个追星的女生冒着严寒不听父母劝阻,乘车走路8个多小时到成都,到了傍晚,用尽方法才拿到杜威的签名。
二、 学生追星现象透视
1.从学生身心发展分析
(1)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刘胜林认为,一个人在成长阶段需要信仰和偶像崇拜。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阶段,总会有莫明的苦闷和迷茫、彷徨,对自己的人生不知如何定位,崇拜偶像只是找一种心灵的寄托。通过慕求偶像来填补自己或生活的缺陷,通过偶像来完美或营造自己理想的伊甸园,用这种渴求来保持进取的平衡,称之为补偿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2)投射意识和崇拜心理
由于渴望成功,将自己的意识存在投射到明星的物质性存在上,形成错位的新我。学生所追的星大都是俊男美女,球星英姿勃勃、赛场上翻云覆雨,让他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在把明星当成理想爱人的轮廓时,将现实空间中的自我与歌星投射到艺术空间中,并在幻想空间中把异性的歌星当作自己的恋人、情人甚至配偶。在心理学上,这种崇拜型可谓表层性欣赏,其特点是重点欣赏偶像人物的形象特征(如容貌、身材、发型、服饰、动作等)。
2.从客观原因分析
(1)媒体责任的缺失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影视、网络、报刊、杂志等信息工具无时不影响着青少年,传媒一边推行造星运动,一边又炒作粉丝现象,双管齐下,把追星行为引入了一个病态阶段。在利益驱动下见什么最吸引眼球就疯狂炒作,集中在演艺文体界,近年从“超级女生”到“星光大道”,一系列的选秀做秀模仿秀,拼命发短信、Q币、上网等钱源源不断地流进主办者的口袋里,让青少年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痴迷。
(2)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生狂热追星现象折射出校园文化单调和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学生的学习生活枯燥、沉闷、乏味,处于被动的上课、机械做题中,成为学习的奴隶,享受不到乐趣甚至厌学,单调的校园文化不能释放学生对新文化的追求,追星就成为缓解学习压力的调味剂和时尚的追求。而我们父辈所崇拜的偶像(周恩来、雷锋、焦裕禄等)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没有感召力了,该拿什么奉献给学生呢?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火墙,但很多父母是溺爱和纵容,对子女追星的非理智行为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造成不健康心理,同时又特别脆弱,一方面凡我所爱的我必须得到,另一方面却又受不得任何打击,稍有挫折便信念尽失。
三、 对学生追星热的理性思考
校园追星热现象有其必然性,这不是一个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不能对追星热以简单粗暴的打压和堵塞,否则可能南辕北辙。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心理,一方面要顺应青少年崇拜和追捧偶像的理想与愿望,另一方面又要引导青少年在对偶像的选择上品位不断提高。
1.了解学生是基础
了解是指教师和家长要全面了解学生到底追哪种类型的星?追什么地方的星?追什么明星?如何追星?追星的程度?追星的理由?让学生进行关于“追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讨论,讨论各种明星的社会影响和他们的价值。
如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崇拜偶像中,86%的学生选择了歌星、影星、球星,10%选择了企业家,3%选择了科学家,1%选择了政治家。如从影星周润发、张曼玉、刘德华,到歌星周杰伦、谢霆锋、麦当娜、杰克逊,再到球星迈克尔乔丹、罗纳尔多。不少有“效星者”极力仿效“星”的发型、穿衣打扮、言语、动作、行为、爱好等。
2.有效引导是关键
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是非曲直的分辨能力、控制能力、人生价值观还在逐步形成之中,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明星们成功的原因上。学习明星不懈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如阿伦·艾佛森是NBA中最矮的球员,但是他克服了这个缺陷,努力奋斗成为一名优秀的球员,进行励志成名的正面教育。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明星的好素质、高技巧和进取精神。三是要学生学习明星的好品质,如从事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四是要引导学生广泛的兴趣,不以追艺术星为惟一兴趣,众多的科学之星、政治之星、思想之星、技术之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幸福和财富,更值得去学习。五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一两种兴趣爱好,如音乐、舞蹈、体育、航模、收藏、制作等,使他们追星的热度降温,把精力和时间转移到健康有益的兴趣上来。
3.构建正确的导向机制
(1)树立新时期的教育榜样
榜样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榜样的吸引力与其所具有的现实感、所内涵的人性化、所表现的生命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要树立诸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新时代风貌、展示先进观念的新型榜样,如中国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就是世界之星;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政治之星焦裕禄、孔繁森等。
(2)强化大众传媒的公益取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难免会寻求新闻效应,渲染名人轶事,尤其是对当红明星的捕风捉影。但媒体必须以追求社会正确导向为前提,应多宣传些科技界、企业界、传媒界、文教卫生界、慈善界等人物,把青少年从单一的娱乐界偶像崇拜中拉出来。科技之星不像歌星、影星那样常有舞台亮相,但他们的品格、价值则是艺星无法比拟的。当代娱乐化风气确实已对人们产生很大影响,遏止盲目追星该从哪里下手,媒体应为追捧明星的心理提供正确的导向。
(3)构建合理的社会文化结构
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日益盛行,决不意味着这种趋势是一种合理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一种充满生机的文化体系,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应该是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感性文化与理性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特别需要着力弘扬精英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先进文化。
(4)建设良好班级文化、校园文化
通过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校园广播、校刊、校园网、班级博客等组织和传媒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辩论、演讲、讨论、主题班会等活动,推行班、校级评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等,培养学生从校园的点滴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家长多关心、教师常留心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是关爱而不是溺爱,是宽容而不是纵容。家长要多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状况,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你到底喜欢他们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值得仿效?”“你希望过他们的生活吗?”
教师要保持教育的敏感性,挖掘出学生中存在的但家长容易疏忽的问题,并提供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引导由关注“流星”外在的东西到关注“恒星”内在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这些精神特质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总之,追星中一些疯狂的行为确实给社会、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有效引导刻不容缓。正确引领他们走出成长的迷雾,找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他们判断、选择能力,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是学校、教师、家长和整个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方方面面的合作,才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钟雨.超女过后话反思. 中学语文,2005 (18).
[2] 采菱.追踪追星族中学生追星现象扫描. 江西教育,2005(09).(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