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对教师提前到校的反思
作者:杨 锋
一、 教师提前到校的原因
其一,学校将提前到校的班主任按年级为单位排名,以提前半小时为底线,与班主任津贴挂勾,奖罚分明,每月一小结,每期一大总,而且乐此不疲。
其二,每次考试,同科教师进行排名,小考学校排,大考全县排,导致一些老师忙于表现自己,忙于自己发光,争课堂、抢学生课余时间,使得学生发展严重失衡,往往还出现上节课的老师拖一会儿,下节课的老师提前一会儿。将知识已煎熬成“补药”,长年累月地“恶补”。
二、 教师提前到校是否合法
在1994年元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义务条项中,根本没有要求教师提前到校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要求教师提前到校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全国人大没有将教师提前到校写入教师法,那么这一做法就没有合法性。
作为初级中学,师生在校时间已达九个多小时,再加上提前到校,已近十一个小时,这从本质上说,这种做法实质是一种低价的甚至无偿地延长工作时间,是一种违法行为,于制定者来说是越权行为,于教师来说则是被侵权行为,可这条土政策竟成为一条硬性指标被推行下来。
三、 教师提前到校是否有效
师生们常常过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生活。面对这样一道风景线,我不由得想起远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先生就说过:“学而不思则惘。”可见“学”与“思”二者缺一不可,我们的学生于“学”显然不缺,而缺少的则是“思”。再加上晚自习落实到人,从早到晚被迫接受老师们无休止的轮番轰炸,缺少自由支配独立思考消化的时间,其最终结果是事倍功半,劳而无获,学生厌学厌世,老师筋疲力尽。
古人尚懂得“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而在今天,我们搞教育的竟连这一常识也不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提前到校不仅对教育资源是一种浪费,对师生身心健康也是一种摧残,——它缺乏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眼光,严重破坏了教育的生态平衡。
请问:一天到晚身心极度紧张的人还会有充沛的工作激情吗?我们做学生时的一点知识积累与今天新课程改革下的大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可现在充电的时间呢?机会呢?
四、 教师提前到校的负面效应
教师提前到校的负面效应——领导权力失信,这种不信任感是潜滋暗长的,是一种群体意识。它是教师用来保护自身的一种手段,它没有表面的激烈反抗,它是潜在性的极度冷漠,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心理自觉。
虽是冰山一角,但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表面上,循规蹈矩,遵章而行,实质上,导致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无效消耗,使教师们产生无助感,其后果往往是许多既便是硬件设施一流、师资水平较高,管理制度较全的学校,也很难提高教学水平,很难提高教学品位。
由此看出,我们的教师提前到校,它既不合乎情理也不合乎法律。
能指望一个连自己合法权力都维护不了的弱势群体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吗?能指望一个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的群体能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人才吗?
也许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一切都是那样紧张有序,也许会成为其他学校学习的典范。可其代价是师生彼此都处在一种低效率状态中,使教师产生“我在为谁工作?”教师愿为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负责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身心疲惫、精神萎靡、心理疾病比例年年上升的个体。
教师提前到校该休矣!教师提前到校何时休?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