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出现及教学对策

作者:胡明珠




  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语用学中涉及的一个概念。虽然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语用学分支,但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许多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工作者所认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往,或是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他们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使用本民族的思维习惯和交际模式进行交际活动、或去理解对方的用意,以至造成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交际中,听话人没能获取说话人通过某一或某些话语希望传递的交际意义或隐含信息。冉永平认为在语言交际中,多数误解的产生不是因为对方听不懂,也不是因为不知道某些词义和句型结构,而是没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或推知话语的语境含意。语用失误在学习语言表达时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策略帮助学生防止和避免语用失误。
  
  一、 语用失误的出现
  
  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是对语用用意的错误理解。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语言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人语言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造成的。社交语用失误是由跨文化差异引起的,因为不同的文化范畴存在制约语言行为的社交规约或文化规约(冉永平,2006),而语言学习者却不了解或忽视会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造成语用失误。然而在这两类语用失误之下常见的语用失误会出现在不同情况中。
  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出现,例如,对英语的惯用语了解不全面,误用了英语的表达形式。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没有完全掌握英语的惯用语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一些英语表达形式去代替正确的用法造成语用失误,例如,“Never mind”和“It doesn’t matter”都属于“安慰”的言语功能,用于别人向你“道歉”的答语,但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特别容易把他们和表示感谢的场合混淆。当有人说“Thank you very much”,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回答:“Never mind”,尽管这里正确的回答应该是“It’s my pleasure.”
  其次,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为不懂英语的表达形式,会套用母语的表达结构造成语用失误。在很多场合,由于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积累不够,而且对英语的表达形式了解不全面,就会使用汉语的表达结构,从而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如果有陌生的外国人敲门,中国学习者很可能会问:“Who are you looking for?”(你找谁?)对说英语的人来说,这也是不礼貌的问题。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What can l do for you”就是一个合适的交际话语。
  其三,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经常不考虑语境而将意义相近的汉英词语等同使用而造成语用语言失误。汉语中的一些表达形式与英语中的一些表达形式原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并不完全吻合。例如,一位外国友人的亲人去世,一个中国学生听说之后想表示安慰,就说到,“I am sorry to hear your grandfather kicked his bucket.”“kick one’s bucket”译成汉语有“死”的意思,但是在英语中它是一个贬义词,有“完蛋”之意。如此使用这个表达,中国学生把“安慰”变成了“侮辱”。如果他用“pass away”,这种尴尬的局面就不会出现了。
  第四,在交际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不懂说话人的真正用意,只了解了字面意思而造成语用失误。例如,A问到:“Could you help me with the desk,Mary?”B回答;“Yes,I could.”在这个例子中,说话人A的目的在于向听话者B发出请求,而B只按照语法约定的对应形式进行了回答,显然没有能够理解对方的用意。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语用语言失误出现的情况,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出现的情况和原因又有些不同。首先,在交际话题的选择上,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时常忽略目的语民族的话题取向。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话题和价值观念,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很不合适的。例如,在交际中中国人很乐于谈论收入、年龄、婚姻、家庭、子女,住房等话题,但是与说英语的人谈论这样的话题,他们就会觉得其隐私受到侵犯,而感到不悦。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是天气、旅游和爱好。
  其次,对不同文化中的称呼差异不了解,也会造成社交语用失误。在称谓方面,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相信长幼有序,问候师长,要用尊称。而英语文化追求个性和独立,年轻人对长者经常直呼其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见到自己的英语外教会说:“Hello,Teacher Smith.”这样的称呼即不正确,也不符合英语习惯,就会造成语用失误。对于说英语的人而言,直呼老师的名字或称呼Sir或Madam就可以了。
  第三,对不同的价值观念对比不足,也会造成社交语用失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在社会价值观念的显著不同在于对待自我认识的不同。英语文化强调自我认识,而汉语文化强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强调集体精神。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跨文化交际。在表示感谢、恭维、道歉、邀请等言语行为时,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倾向于采取一种自谦的态度,而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对于赞赏的话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一般不会欣然接受,而是谦虚一番,然后否定它。例如,当来自英语国家的教师者夸赞一位中国学生“You speak good English”,中国学生马上说“0h,no.I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对于这样的回答说英语的人会感觉受到伤害,在他们看来赞扬是真诚的行为,否定它是不礼貌的。
  最后,不注意会话方式也是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一个原因。虽然几乎所有的社会都用结构上的区别来标明言语是否正式,但在什么场合使用正式言语及语言的哪些方面表示正式性上却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语言学习者不掌握会话方式,就很容易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在要求别人打开窗户时,英语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0pen the window,please?/Will you open the window,please?/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ndow等。他们的不同在于正式与否。对于朋友而言,第一种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其他的人来讲,需要视熟悉程度来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
  
  二、 减少语用失误的教学对策
  
  以上举出的语用失误现象仅仅是一些常见的语用失误,由于对中西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对语用知识掌握不够,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误用语言的现象有很多,经常会导致彼此间的误解,甚至是分歧。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偏重教授语言的结构体系,忽视实际使用语言能力,即语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国的英语教学应该采取有效对策,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