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作者:邵国平 吴嘉玲
一、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1.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为鉴定,而非诊断与改进
教育评价在其开展之初,其评价目的主要是鉴定。而在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尤其表现为按评价结果排名次、分优劣等。我们认为随着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评价的目的应由鉴定逐步转变为诊断与改进,这实际上是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和根本目的。实践中我们也逐渐认识到鉴定与诊断、改进其实并不是对立矛盾的,它们同存于一个统一体中,鉴定是诊断和改进的基础,反之,鉴定促进诊断和改进的提升。
2.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准确的理解
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其实质是对体育课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定的过程,主要涉及二方面:一是学生和教师听课的满意度以及家长由自己的孩子的反馈信息和身心变化得出的满意度;二是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育学科成绩、锻炼能力和态度、心理意志品质等评价。而目前我们较注重学生和教师听课的满意度以及学生体育学科成绩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我们认为缺乏科学性、全面性,不利素质教育的持久开展。
3.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缺乏规范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展开以前没有预先拟定好具体内容和步骤或具体可以实施的评价方案;二是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结束后,对评价过程、结论缺少全面叙述和相关建议报告。
4.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严谨
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实际工作中,照搬其他学校或其他学科评价标准,一用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缺少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5.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一般主要有:学生、体育教师(包括体育教师自我、校内外专家同行和领导)、家长,在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只将体育教师作为评价主体。
6.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过程缺乏行之有效的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的方法
我们知道,若在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和分析评价信息,将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必将产生精确量化的倾向,使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向客观化、科学化方向推进。
7.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反馈功能和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渠道不畅,教学实际中,存在不充分利用评价结论进行决策、调控和教育的现象。
二、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分析
所谓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家长评教以及评价学生体育课成绩的有机综合体。它是由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主体等要素所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其运作目标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诊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效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
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对象
我们认为,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对象是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其涵盖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
在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核心,是否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构造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否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是否能真实反映教学组织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设置是否合适。由于评价对象涉及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课堂教学的效果两个方面,因此评价指标也应包括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指标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体
(1)学生评价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验者,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感受最深,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但是,我们感到学生要当好这种评价主体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较好地认识和理解评价的目的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评价指标的尺度要求;二是具有较高的诚信度,对评价对象能作出较为独立的、公正的判断。
(2)教师评价
我们认为同行教师评价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教师相互间情况比较熟悉且更具发言权,尤其是教平行班体育课程的教师互评,可以帮助教师相互切磋教艺、取长补短、找差距、互相学习,而且通过相互评价易于交流和信息反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在教学上相互观摩、交流与研讨,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家长评价
要重视家长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意见,有效发挥家长这个评价主体的作用。
三、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展构建和策略
1.开发计算机软件作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运作的技术平台
有了电脑这个技术平台,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搜集和处理评价信息,而且还能够规范评价过程,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2.“以生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体育课课堂评价的最积极的参与者
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观念,要求教师摆正体育课课堂评价的地位,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从评价权威转变为评价顾问,从评价决策转变为评价导向,从台前主角转变为幕后导演,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最积极的参与者,真正地要“把评价舞台让给学生”。
(2)激励表扬,师生、生生多元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体育教学课堂动态状况下的特定情景,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3.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与形式
(1)制定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客观为主兼顾公正原则。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教学态度和行为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每个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不同,教学效果难以用绝对相同的标准衡量,所以在评价中,必须对每位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和教学能力、工作效绩等做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②可操作性为主兼顾效率原则。评价体系和指标的确立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指标尽可能完备,又不至于太过于繁琐,否则将影响师生对评估的态度和热情,也不利于提高评价效率。
③定量为主兼顾定性原则。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在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支撑下,借助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可信度和有效性。
(2)进行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取的形式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学校、教研组评价。
总之,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的,其发展过程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而改变;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更全面地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激励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