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情感目标

作者:石爱国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认知技能水平,而且更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素材,最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结构,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最为重要的目标元素,具有人格导向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应如何落实情感目标呢?
  
  一、 采用情绪体验教学法
  
  情绪体验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引导、真情感染,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语文,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课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学习的热情。
  1.以言传情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富有感情,要按照课文教学的要求,运用语言、声调、表情、动作,把喜好、悲愤、爱慕之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为教师使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提供了先决条件。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章都是古今名家们的佳作,他们写山则情满青山,写海则情溢大海,议人则爱憎分明,议事则是非清楚。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们会在作者的感情激浪中起落;翻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又会为作者的感情热浪所淹没。所以,教师授课时根据课文内容使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有助于表达主题,增强教学效果。
  2.精心设问
  问题会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使他们能更准确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精心设问就会使学生迅速进入问题情境,使其在问题情境中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例如,在讲解《为了忘却的记念》这课时,为了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写的感人至深的悼念文章,那是给“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树立的纪念碑。那篇文章,鲁迅满腔热情地歌颂了烈士的勇敢、坚毅精神,并以犀利激烈的言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走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愤怒的鞭挞,有力地激励人们起来斗争,讨还血债,摧毁“似人非人的世界”。大家一定都记得这篇文章,它叫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又一篇纪念柔石、白莽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的悼文。在这篇悼文中,鲁迅深情缅怀了烈士们的光辉业绩,愤怒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表明了鲁迅先生无比愤慨、英勇抗争的精神。鲁迅怎样叙写五烈士的光辉业绩?怎样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3.夸奖性评价
  学生最在意的就是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教师能多从鼓励、赞扬、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则学生就会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体验到成功的良好情绪,这不仅会为他们的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促进他们良好情商的形成。夸奖评价首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多运用表扬、评价,抓住反复点,促进学困生不断进步。
  
  二、 采用活动课教学法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开放性的教学实践应用课,它是在教师的周密安排和合理的调控下,由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活动、自我感受、体会、发现,从中培养情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是拥有一种游戏的感受和求知的兴奋。
  实践证明,语文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根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通过具体感知事物的形象思维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学科教学与语文活动课结合起来,创设了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创造了条件。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论认识,获得准确可靠、全面深刻、切实有用的知识。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觉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活动课则为学生在亲身感受、具体实践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供了机会,它将有力地促使学生在应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
  
  三、 采用协作学习教学法
  
  协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学习协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群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思考”为目标,以师—生、生—生、学生个体素质等众多互动因素构成教学系统。通过教师的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强化师—生、生—生“双协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情绪状态,养成学生在学习中自定向、自操作、自评价、自激励的意识与能力。以协作、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创新思维、表达能力和良好情感的发展。这样,既容易使同学间在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范围中充分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又会使学生体验到由于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的良好情绪体验。
  总之,良好的情感不仅会推动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业,更会成为他们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秀琴.谈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的研究.硕士论文,2007.
  [2]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汪建明.小组协作学习探索.远程教育,2002 (03).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