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作者:苏香妹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案例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的教学引人的情境设计:博物馆中见到的大多是铜器而不是铁器,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常见有哪些铁及其铁的化合物?取某地的井水,略带浅绿色,有酸味,静置一夜,出现红棕色沉淀。其有关的化学原理又是什么?
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时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化学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案例2:《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对相关生活素材进行归纳和演绎,从而获取新知。
材料一:
1 50年前,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上:雕刻着的各式各样精美浮雕花纹还清晰可见,而现在大多是模糊不清,部分已成光板……
2 华夏子孙的骄傲——万里长城,许多地段砖块、石块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侵蚀、亟待解决。
3 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正受到来自大自然的侵蚀,美国人正想办法拯救。
4 1995年,几场大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面山的2.7万亩马尾松死亡。
材料二:
酸雨是英国化学家R.A.Smith1872最先提出的。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数值5.6是指蒸馏水与空气中CO2达到溶解平衡的酸度。酸雨被称为“空中杀手”,是因为它对生物、土壤、建筑等危害很大。我国西南、华南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我国政府已制定《两控区酸雨和SO2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温州市被列为酸雨控制区,市政府也制定出《温州市酸雨控制区SO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材料三: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雨(即雨水中含有硫酸),某校科技小组在某地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值。得到下列数据:
问题:1 随时间推移,雨水酸性怎样变化?
2 雨水中硫酸怎样产生?
材料四:
减少酸雨的途径之一——脱硫技术
在含硫的矿物燃料中加入生石灰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另外也可以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液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循环,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请同学们分析其原理。
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所熟知,故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再比如,我们可以变实验为课后小实验。如苏教版高一化学《钠镁及其化合物》中,提纯含有MCSO4和CaSO4的粗盐(多种设计方案的实际比较);在《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设计实验检验红砖中含有Fe2O3成分。在这些课后的小实验中,通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及实验设计的优劣,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化学中学”的理念。
比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化学。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