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作者:徐国政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当代中学生有着极大的可塑性。教师不妨假定他们具有某一种优点,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从而给了他们高尚的自我暗示和竭力奋斗的目标,营造出一个“向善”的场。这是人性的假设,符合“南风效应”和“期待效应”。
  莎士比亚说“假定一种美德,如果你以肯定的语气说出对方你所期待的美德,给他一个好的目标去实现,他就会竭尽全力,为他的目标而奋斗”。人性善的假定可以启发受教育者的善心,把学生往向好、向善的方面引导。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关键是如何启发,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善。如果能营造出一个“向善”的环境的话,大家会变得越来越善,人们就不好意思暴露出自己恶的一面来。一个人有了高尚的自我暗示,就会越来越高尚,因为一旦做了什么不高尚的事情,自己会觉得惭愧。这样的环境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场和势,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
  选择合乎学生心理需要、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老师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尊重和赏识,体会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被帮助、被信任的喜悦。这种感觉像和煦的春风、绵绵的春雨,学生被吹拂、被浇洒,灵魂受到了感染。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渐渐变得自信,充满热情。不断的自我反省,使行为变得自觉,用先进的自我去战胜落后的自我。良好的暗示,无形中会激发被暗示者分泌“激素”,并产生暗示者所期待的效果。
  教师的期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由于师生感情的交融,教师的期望通过各种渠道,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促使其产生积极的效应,从而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接受教育,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对学生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差不多每一个人,富人、穷人、乞丐、盗贼都会保全所赐于他的诚实的名誉。有一位监狱长曾说:“如果你必须面对那些‘犯过错误’的人,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战胜他们:待他好像他是一个很体面的君子。假定他是规规矩矩的,并受到这种待遇,他就会有所反应,并且以有人信任他而自豪。”老师真诚的希望,持久的期待,传达给学生信任和鼓励的信息,给学生以温暖和信任,会引起感情上、思想上、行动上的共鸣,点燃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之火,激发他们内在的前进动力,逐步由“客体”变为“主体”。
  “人性假说”是指管理中对于人性问题的一种假定判断。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人性假说是研究者对管理实际中有关人性判定的归纳、概括和提炼,以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思想和策略。管理实际中的人性假说,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人性的判定,以便据此确定自己的管理策略。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人性假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具人。把员工看作是完成任务的工具和机器,要求工人同机器一样同步高效;领导的责任就在于指挥、命令、督促,做员工的主宰。工具人的假说是千百年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客观存在,并经常地表现在管理之中。
   2.经济人。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金钱和利益的驱使。
   3.社会人。认为人不是机械的动物,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人的行为不仅受到经济利益所驱使,更为重要的是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人的假说告诉人们,人的社会需求的满意与否,决定着工作效率的高低。
   4.自我实现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马斯洛提出来的。所谓自我实现,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干。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干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积极的人性假设总是把人看成“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惠普的创建人之一比尔·休利特曾经说过:“惠普的所有政策和措施都是来自于一种信念,那就是我们相信每一个员工都有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只要公司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和环境,员工必定全力以赴。”这就是著名的惠普之道的内涵和出发点。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人性善的假定,惠普才建立起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制订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所以在惠普传统的五大核心价值观里,第一条就是:“我们相信与尊重员工”。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员工感到自己被尊重,是一个被别人视为高尚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员工才会与公司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愿意发自内心地为公司做贡献,正应了我们中国的那句老话:人心换人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教育工作中十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他从来不把失足青少年当作违法者或流浪儿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积极因素和发展可能的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消极人性假设却把人看成“工具人”和“经济人”,这样会带来管理病症。许多教师与其说是在管理班级,还不如说是在监督学生:看管学生做早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班级任务。一旦学生“出轨”,就予以责罚。过分重视监管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理解,其后果是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既与学生发生了矛盾冲突,又给自己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老师将学生看作 “班级机器的附件”,强调组织和制度的权威,体现了强烈的刚性管理特征。刚性管理尽管有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方便考核的优点,但过于片面的刚性管理则往往将学生置于消极被管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刚柔相济是包括学校管理在内的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班级管理也不例外。过多地依赖制度,追求标准,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发展,人性和情感受到压抑。比如学生迟到或卫生没做好,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但老师却不管不顾,一味地严厉批评并实行罚款,学生毫无辩解的机会。在如此刻板和缺乏关怀的教条和制度下,学生不得不服从、听命,人的个性、思想和情感受到极大限制。学生对班级、学校的认同,对老师的尊重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管”的同时,应深入理解和信任学生,做到“管”而有“理”。
  教师应该是“经营人性”及传授“经营人性”方法的工程师,善能经营人性的老师常让人感觉其如桂似莲,情洁性贞。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性是乐观的,人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本能。在这一人性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要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发现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发现优点,你不妨假定一种优点,假定优点就会发现优点,以尊重换取尊重,以信任赢得信任,给学生提供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让我们假定一种优点、优势、特长,带着和蔼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对学生说:“你具有这样和那样的优点,你要继续保持……”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笑着离开惠普.北京:商务印书馆.
  [2] 周俊.人性假设与班级管理.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6(9).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