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

作者:孔德英




  一、 调查目的与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主动、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担心转变学习方式影响升学率因而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于是依然让学生加班加点,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同时家长也担心课改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新课程并不排斥学生学好知识,考出好成绩,但更关注教师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取得好成绩。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调查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优点与存在问题,促进教师依据新课改宗旨改变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取得好成绩,使家长、学校、学生、社会“四赢”。
  本调查使用自编的简易问卷,主要调查七年级学生基本的学习方式。于2007年5月使用随机取样方法对七年级学生进行现场团体问卷调查,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50,有效问卷622份,有效率96%。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关于学习态度
  问题:你课上如何对待老师的讲课内容?结果:54%的学生不管重要与否,都能控制自己注意听讲;7%的不喜欢的就不听,喜欢的就听;39%的不喜欢听但重要,坚持注意听。只有少数学生(7%)的学习态度受情绪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有意注意发展较好且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这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保证条件。
  2.关于学习习惯
  (1)半数多的学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问题:你是否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结果是22%的学生没有制定计划,36%的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没有按计划进行,42%的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学习。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半数多的学生(58%)学习时心中无数,被动应付。他们想的是“老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只有42%的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有计划做事并监督自己完成计划的习惯。
  (2)过半数学生不能做到及时复习
  问题:你如何应对考试(如月考等)?结果是45%的学生平时一边学新内容一边复习,考前按部就班的学习。16%的平时不复习,考前也不复习。38%的平时不复习,考前突击复习。过半数的学生(54%)没有及时复习的好习惯。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将影响到知识的持久保持,不利于形成知识体系,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仅有45%的学生能及时复习。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复习,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质疑的习惯
  问题:你如何处理课上的疑问?结果是13%的学生不听老师的讲解,自己思考或与同学商量;78%的学生记下来,继续听讲,课下再解决;9%的立即向老师提出来,当堂解决问题。仅仅有9%的学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而78%的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质疑的习惯。这是“以教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产物。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个思想火花、灵感的产生稍纵即逝。学生一旦有了新奇、独特的想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善于表达出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相反,为了课堂秩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主宰课堂,剥夺学生参与活动的权利,是与新课改的宗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相违背的。另外学生疑问课后可能因没有激情、时间或忘记。长此以往学生渐渐成为不会思考、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呆读死记的小绵羊。另外还有13%的学生钻“牛角尖”,影响了问题的解决。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是教与学的方式改革的主要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3.关于学习方法
  (1)六成以上的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问题:课余时间,你是怎样学习的?结果是6%的学生玩够了以后再写作业;37%的学生先复习,再写作业,作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课;57%的学生写完作业再玩。大多数的孩子(63%)不会学习,还是沿袭小学的学习方法。小学的学习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师、家长应尽快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适应初中生活。
  (2)相当数量的学生不会听课
  问题:课上你是如何听讲的?结果是44%的学生只注意听讲,不能积极思考和探索;15%的学生不能注意听讲,也不能积极思考和探索;41%的学生既能注意听讲,又能积极思考和探索。近六成(59%)的学生不会听课。听课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听课不仅仅是“听”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学生只听不思,机械学习,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科学地设计与组织教学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你能否都注意听讲?结果是5%的学生不能注意听讲;41%的学生偶尔能注意听讲;54%的能注意听讲。近五成的学生(48%)在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不能集中注意听课。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一节课开头往往是复习以前学过的且与要学的新内容有关的内容,一节课的结尾是对新内容的总结与概括,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听课,影响知识结构的形成。此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学习中还起一定的作用,有意注意的发展不完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发展。
  
  三、 启示与建议
  
  1.提高学生对学习习惯与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但年龄小、知识经验少认识不到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作用和意义,认为“磨刀误了砍材工”,更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尝试。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和方法的重要性,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基础。
  2.教会学生科学利用时间资源,培养时间观念,促进元认知的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计划,把学习、生活合理安排,从容学习、生活。养成事前考虑步骤,进行过程中经常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检验、调整和评价自己的思维,从而更有效、更灵活地学习。
  3.引导学生认识各学科的学习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的知识相对简单且内容少,老师教学中就带领学生作好了复习,学生课下通过写作业进一步巩固,即可较好掌握知识,但初中的科目多且内容抽象,需要学生进行预习、复习等活动才能掌握所有知识。教师应尽快帮助学生了解中学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先复习,再做作业;每天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4.利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化或交替规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品质
  无意注意在教学中有消极和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成为避免消极作用而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组织者,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法,尤其是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更要精心设计,引起学生直接定向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机智、巧妙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且促使其向有意后注意转化,培养注意的稳定性、紧张性、快速转移的品质。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注意状态,这是学生高效进行智力活动的的保证。
  5.采用启发式教学,教会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引导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其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讲授式也可以是讨论式;教学技巧也可以多种多样,诸如设置疑难、制造悬念、情景感染、比喻类比等。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技巧,其目的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善于和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水平发展。
  6.利用头脑风暴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头脑风暴是由奥斯本(A.F.Osborn1963)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要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同时教师也不对答案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出来为止。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该方法就是采用班组讨论法来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集体讨论,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引导每个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这样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思路,而且在相互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时,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能彼此间激发解决问题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8.
  [2] 陈安福.中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