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校本培训中专家作用的发挥

作者:陈继革




  一、 校本培训中专家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的校本培训开展得轰轰烈烈,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有些讲课专家名不符实,令培训实效大打折扣,有些讲课现场简直变成了菜市场,令人痛心。当前专家讲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念稿型专家
  这些专家讲课时埋头念讲稿,理论晦涩,实践缺失,案例陈旧,就事论事,没有半点色彩,枯燥乏味。偏偏这些专家往往自己念得津津有味,下面教师听得昏昏欲睡。这些专家的专业知识其实仍然停留在讲稿中,自己根本没有融会贯通,不可能有生动地讲解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对于想真正学到东西的教师来讲在上课中要有极大的耐心。
  2.哗众型专家
  这类专家依据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或判断”就能设计出一门有“轰动性”的课程来,反正自我感觉良好,只要你敢请他讲课,没有什么是不敢讲的,保准把你整晕。
  3.吹牛型专家
  这类专家有过一些教学与研究成绩,课堂上经常拿这些东西吹牛,自视甚高,而教给教师的东西却是甚少。
  4.新潮型专家
  有些专家本身没有经过课程的基础学习,赶时髦,什么流行就讲什么,讲课过程中大肆“创新”,完全不顾该学科的严谨。虽知识肤浅,但却能冒出一个个流行的学术词汇,所谓的“新瓶装旧酒”,初听时颇能激发教师听课兴趣,但由于没有实质的创新,不能展示给教师实质的新东西,听课对象刚激发的听课兴趣没过多久就消退下来。
  5.自嘲型专家
  这类专家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就那么点水平,于是极端迁就教师,面对教师的讲话声、手机铃声,不管不顾,以增加休息时间、缩短讲课时间来度过这段难堪的时间,这类专家名不副实,心虚得很,常自我解嘲。
  6.神侃型专家
  这种培训专家的讲课风格比较独特,天南海北胡侃一通,有些更厉害的,甚至连讲课讲义都可以不要。一堂课下来,搞得受训者稀里糊涂不知其在讲什么,不过其还是有一大优点,保准把你搞笑,对放松精神还是有好处的。
  
  二、 校本培训中专家的选择
  
  这是能否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培训学校在培训之前应把选择、评估培训专家看成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如果属于技能方面的培训,要求培训专家采用多种培训技巧,培训专家的知识含量必须丰富,非常有个人魅力,而且这种课程的参与人数一般在30人左右,培训费用相对比较高,最好选择卓越型培训专家。若实在找不到卓越型培训专家,也可以选择专业型培训专家。其他类型的培训专家万万不可选择,否则即使投入的仅仅是一元钱,那么也将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如果是知识方面的培训,选择演讲型培训专家即可,因为传授知识时,只要老师讲得有趣味性,使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就可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 校本培训中讲课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有德有才的人是正品;有德无才的人是次品;无德无才的人是废品;无德有才的人是毒品”。专家教授尤其要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行为准则水平。培训讲授时要以理服人,以例明人。课堂要弘扬教书育人的主旋律,坚决摒弃哗众取宠的低俗之风。
  1.追求声情并茂
  当年,梁启超给清华大学学生上课时,据说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涕泗滂沱。听课的也深受感染。如此声情并茂、手脚并施,学生当然会满怀兴趣地听讲。更为重要的是,梁启超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讲课时旁征博引,运用自如。有时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即想起,大段大段继续往下背。学生因此叹为观止。
  2.要有真知灼见
  “教学是面子,科研是里子”,教学上能不能赢得“面子”,就看你“里子”厚不厚。讲台上的效果好不好,就看你讲台外的功夫深不深,台外的功夫就是科研。要搞好学习型的研究和研究性的学习,如果讲的是一门新课,要进行学习型的研究,以学习为主的研讨;如果在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要深化要研究,就要进行以研究为主的学习。为了研究而学习和为了学习而研究,把二者结合起来,来支撑我们的教学。
  陈寅恪先生的讲课非常平实。在授课过程中,尽管总是平铺直叙,但听者并不感到枯燥。大家都知道机会难得,不应该轻易放过;每当他讲课时下课铃响,大家都有依依不舍、时光流逝太快的感觉。因为讲课的内容,都是他的心得和灼见,所以同一门课常有人听上好几遍,仍会有新鲜感。即便是《武则天与佛教》这样极易使人联想到“宫闱秘事”的讲题,他也讲得严肃而严谨。他从武则天的宗教思想来说明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面首,原来是佛经中有“女人是不可能成佛,若要成佛,除非是广蓄面首”,“如此这般利用采补术”的话。(赵坚《清华治学精神:行胜于言》)如此讲课,学生能获益匪浅,自然会聚精会神。
  其实,教师能否受学生接纳乃至欢迎,与是否具有表演才能关系不大,关键在于能否拿出真东西,能否有使学生信服而受到教益的本领。当然,教师如果口若悬河、身体语言充沛,无疑对增加个人魅力和使课堂生气盎然大有裨益。而口才与表演能力皆属一般的老师,因其坚持一字一板、按部就班的传统授课方式,也许课堂上不无沉闷寡味,但如果确实腹笥丰盈也能赢得学生的服膺。有些教师上课平淡如水,然而学生对他们评价却甚高,主要原因在于其务实,不空谈,不哗众取宠,又不乏真知灼见,学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3.讲究彼此互动
  国际教育交流委员会主任库拉基访问中国后曾指出:“中国仍然采用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学术环境仍以授课和背书为主,没有多少讨论。这方面变化不大。”库拉基指陈的诟病在我国堪称由来已久,因此在培训讲课中,专家和教师之间多直接交流,这样才能拓宽教师的思路,激发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无须通过搞笑的方式即可达到使教师专心听课的目的。
  (1)提供案例
  邀请教师代表现场授课,提供最真实的教学案例,或多媒体呈现教学片段。由此为培训提供直观、具体、真实的教学实例,确保针对研讨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展开。
   (2)互动论坛
  针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引发讨论。专家、讲课教师为台上互动成员。台下培训教师可以随时提问和质疑,随时示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培训负责人对于本环节的互动,强调用宽容的心态去接受,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去反思;做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为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促使培训教师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相互质疑。
  互动开始,现场授课教师首先非常坦诚地畅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课后的反思。接着培训教师抓住机会,向专家、同行抛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希望在此得以讨论和解决。面对大家参与,专家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培训教师一起讨论、协商,同时不断引领、启发培训教师对问题展开深入探究,抓住问题的本质;另外,专家要结合各自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做法,诚恳地帮助培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培训教师则一方面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一方面相互争论、相互启发,有时又相互献计献策。
  (3)专家引领
  互动在解决问题,同时也引发出新的疑惑,此时由专家结合研讨活动的教学案例及其引发的话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理论认识与实践操作进行专业引领。
  这里的专家引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专家讲座,不是专家们根据事前确定好的主题单方面地讲授。讲座前,专家们现场再次请与会者发言,耐心倾听大家的真实问题与困惑,在此基础上展开讲座。而且在讲座的过程中,与会代表可以随时举手示意,针对专家谈到的内容及时展开交流,由此确保讲座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实践再创
  经过反复的论证与思考,授课教师再次现场授课或完成相关实践项目,旨在尝试完成“文本”的观念向“行动”的实践的理想转化。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