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作者:陈 凡
2007高考命题的特点是重基础,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原理),也有部分试题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较之2006年试题有所创新,紧跟形势,反映热点,结合省情,体现江苏特色。根据已掌握的信息,2008高考试题仍将保持上述风格,但稳中有变,主要是将会创设某些新的题型,在题量和分值上会有所变化,力图使课改理念试题化。
高考试题的题型各学科是不同的,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基础题和能力题。所有的老师都懂得夯实基础的重要性,都懂得基础越好能力题的得分越高的道理。但问题是有些老师不懂得什么是基础题,什么是能力题,以及怎样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相当一部分教师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能力十分低下和缺乏。所谓基础题,我认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即对书本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所谓能力题无非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综合和运用,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比较、辨别和推理等。所谓能力立意,就是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想出新角度,设计新问题。这类题的答案载体仍然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是书本知识的迁移、整合,是书本知识和情境材料的合乎情理的融合。
根据以上的命题特点和以往高考的经验教训,笔者对2008年的高考复习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 要思考夯实学生基础的办法
夯实基础不仅仅是狠抓学生的读、背、默、记。有的老师咬牙切齿、采取高压政策令学生读、背、默,学生如果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那么这种方法就是有效的。如果学生不理解,不求有意识记,有口无心,那么这种读、背就是无效的。瞬间记住了,但很快就忘了,考试时不可能准确再现,更用不起来。因此老师对学生反复记不住的知识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要恰当举例,引导学生举例、联想,从而达到学生有效和持久记忆的目的。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说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只能通过问题才能暴露和检测。夯实基础更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能清楚、准确地说出个一二三来。常听老师有这样的埋怨,什么什么问题我不知讲过了多少遍,学生还是记不住。原因何在?其实道理很简单,没有经过学生头脑的加工制作,所讲的内容是外在于学生的知识。学生没有做题的实践和体验,怎么能加深基础知识的印象?又怎么能熟练准确地再现和运用?举一个例子,我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问路,要找一个地方,路人告诉了方向、路线,你是否就能做到一次准确到位呢,其结果一定是自己不断地走,反复地问,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能迷信某个问题我讲过了没有,关键要了解学生实际懂得了多少?是否理解?能否运用?这就要转变教学方法,从关注自己的讲、讲什么、讲多少,转变到关注学生实际接受了多少,学生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总之,夯实基础的办法是教师给学生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记,实现学生由点到线到面的自我建构。教师要加强检测、督查,力求使学生准确理解,自觉地查漏补缺。
二、 要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能力
高三的复习课教师必须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第一,从勤奋型向效益型的转变。要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意识。复习课要有容量,要有广度和深度,绝不能简单炒作,低空扫描。教师对复习课的反思和改进应该是:从关注这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要关注学生实际得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复习课往往是离不开典型试题的分析与讲解的,许多老师对各种题型常常不厌其烦地讲思路,条分缕析地讲答案,高屋建瓴地讲方法,却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审题思路、方法以及其具体答案。因此,我们既要有典型例题的指导,更要关注学生有没有悟出这类题的答题方法,解决类似问题的实际水平。
第二,训练要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高三的复习课必须走出练得多、学生错得多、教师评得多、学生提高少的怪圈,着力提高训练的质量。教师要精选、精编习题,教师眼睛要盯住的、头脑要思考的是:学生是否会做这类问题?学生能解决多少问题?有多少答题本领?讲过的掌握了没有?有没有实际提高?提高了多少分?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第三,复习课要实现从包办型向自主型的转变。总的原则和方法是:从过去的学生跟着教师走转变为教师跟着学生走,即教师一定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弱点、麻烦和困惑。从过去的学生跟着习题走转变为习题跟着学生走,习题要瞄准学生的盲点、困惑,当然,应切忌捞深挖浅,要揣摩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想和可能考查的方向,紧跟形势、贴近生活、反映热点。在复习方法上,要从过去的知识归纳为主转变为从问题出发带动知识的强化,即努力做到教材的问题化,问题综合化、要点化。
第四,从全面型向定向型的转变。就是说,复习课一定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漏补缺。
三、 要落实“盯人”和“增分”的措施
临界线的学生多是近年来高考的最大特点,这就是典型的“胃下垂”现象。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化解这道难题?需要老师们认真思考。笔者以为,过去我们的“盯人”没有落实。我们一定要解决这部分学生答题时的痛苦、麻烦和困惑。从情理上讲,这部分学生的心是热的,有奔本二的强烈愿望。他们的痛苦在于有部分知识不理解,解题不得要领。那么,我们要“盯住”的就是他们的弱点和困难。最可行的办法是让他们“再说一遍,再做一遍”,直到他们真正弄懂为止,题目做对为止。当然,这是很耗老师精、气、神的工作,我们所讲的敬业精神、对学生负责,从某种程度说,就在这方面体现。假如我们能对这部分学生真正地做到了情感上的投入,“因材施教”,那么,回报就一定会是丰厚的。对他们有效地“开小灶”,应该说提高三五十分是绝对可以实现的。为此,笔者建议,老师们要把这部分学生作为谈心的重点、批改作业的重点、课后辅导的重点,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一直坚持到高考。
“盯人”是增分的一个重要环节,除此以外,还有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训练讲评两个环节上,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让学生有所得,且所得甚多”的指导思想,彻底告别废课、弱课,无效训练和讲评。教师要绞尽脑汁认真备课、备题,要与组内同仁经常探讨问题,吸收别人的“脑白金”。
四、 要落实“三条保障线”
一是管理出效益。临近高考,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很多,例如,惰性、浮躁、悲观、绝望等。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心理疏导、作业管理,要求必须严格而合理,并盯住不放。实践证明,恩威并施,管住管好学生的教师其班级高考成绩就高,反之就差。
二是复习考练要有计划性。每周教什么内容,每课讲几个重点问题、练哪些问题,都要有计划,什么时候考练评也应有一个计划。计划要尽量地细密,务求落实。
三是复习考练的精致化。凡事都有一个认真态度,求质量、求实效。
高三教学是中学教学时段最辛苦、最伤脑筋的工作,但高三教师又是学校、社会最看重的教师,责任重大。高三教师的苦尽甘来是炎夏季节的喜获丰收。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