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基于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作者:李晓华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1]它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通过开展具有开拓性、探究性的学习,力求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或社会问题,学会分享和合作,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课题性、探究性、综合性是研究性学习三个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得以落于实处。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 基干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一个被称为“数字化”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网络正在成为当代人基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在这种情形下,网络技术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发展,对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教学。从时间坐标上考察,由于时空条件和所支持的技术手段的不同,四者建立了三种关系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传统的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是能够在同一的时空条件下进行交互活动的“耳提面命”式的、以知识授受为目标的教学。由于教与学是在直接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在引导学生掌握和学习的过程中的效果是不错的。但它的问题是时空条件限制了教学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且,印刷媒质使教学资源只能平面化地使用,教学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二种方式是随着现代光电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化教学。在近300余年间,由于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难以满足工业化时代对数量和效率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率不高、数量有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形下,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电化教学迅速地展现着它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电化教学的出现使教学手段、教学媒质多样化,丰富了教学的信息量,改善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声光电”为主要形式的电化教学仍然存在着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它难以实现交互性,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这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合作、交流的要求不相适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教育中的某些问题得以解决,以往在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可能被消解。它是教学的第三种形态。
  网络教学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平台上,把它作为教育环境并以网络技术作为手段的、集“视听交互距离”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它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的教学方式,它利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由于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既能超越时空条件的限制,也能在师生分离的状态下实现互动,处理多样化的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同时,网络具有时空的广泛性,Internet能够让学习者随时上网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因材施教的理想,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教学形态。因此,网络教学涉及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种因素。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关注知识的建构和生成,强调课程要由面向知识转为面向学生。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知识信息要进行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学习效率,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网络教学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1.远程教学。师生之间通过网络交流,该模式适用于个别化教学。2.课堂教学中采取人机对话,就某一问题展开网上讨论。3.课前通过网络搜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开展讨论,在网络上发表研究成果。因此,网络教学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开放性。网络是基于资源贡献和互惠合作自觉自愿地互联而成的。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因为网络是人们自主自愿建立起来的,所有的人都拥有网络的一部分,在网上没有一个最终的管理者,网络中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和管理者,人们必须自己确定自己将要干什么、怎么干。整个教学系统是平行和开放的,没有信息控制者,只有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使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2.主动性。在网络技术的环境中,教学资源都存放在服务器中。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教师提供的学习线索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进行多样化选择:它既可以由相关资源中心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本人到网上去寻找。丰富的和开放的网络资源决定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电脑前进行自主、多样的选择性学习成为他们发展的关键,同时,使学生能够自我建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3.交互性。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完全可以借助网上的各种交互方式与其他试图交流的人,如教师、同学、其他有关人士等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进而获得一切他试图获得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4.丰富性。在网络环境中,交流的方式手段多样,教学内容的展现方式多样。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有关信息转化为文本、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在受到全方位刺激的过程中学习,将复杂的现象虚拟化,使过程情景化。
  5.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交流方式多样化,同时也使学习更加成为个性化的活动。学生能依照自己的爱好选择媒体方式来进行学习,同时也能依照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学习的时间。此外,在网络条件下,学生以自学为主,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也能通过网络获得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信息。
  
  二、 基于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学意义
  
  基于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觉地转变自己的身份、改善教学方式的过程。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于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略,成为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者。在网络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知识权威将受到挑战,将面临与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设备、软件等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一方面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它使教师得以借助于现代技术和手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走出教学行为模式化、程序化、套路化的老路。此外,惊人增长的信息量常常使学生在不可尽数的信息面前束手无策,抑或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特别需要教师的个别指导。而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将使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由直接传授知识转向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因材施教,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据此,教师的角色特征、职能等都将发生变化,他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其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发展的帮助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