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关于普通教师竞聘校长岗位的思考
作者:常学勤
一、 教师在演讲和答辩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不研究竞聘学校的现状和问题,演讲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
竞聘者大多表示如果自己当校长,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想法虽都不错,但如何实施,未见有想法或思路;要提高教师待遇、送教师外出培训、改善办学条件,经费如何筹措,也未谈及。须知,这对地处贫困县且办学规模都不大的乡镇中学而言,是尤为现实的问题。这反映出教师的应聘准备中缺乏对所竞聘学校实际情况的了解。没有前期的调研,自然也就难以有知己知彼的针对性。这在面试中当属大忌。
2.缺乏对教育现实问题的思考
针对竞聘者的普通教师身分,评委多提出一些与普通教师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应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诸如“你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目前在教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作为教师如何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但竞聘者对此多不甚了了,反映出其在实践和理性思考方面的双重缺失。这难免让人担忧:一个盲目的教师若成为了校长,会将学校引向何方?
3.无学习、研究、参照的榜样
对自己所教学科有哪些名师、国内有哪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在教育改革方面有哪些影响,竞聘者多回答不上来,更谈不上对其风格和特点的了解。这表明,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准备当校长,竞聘者心中都缺乏学习、研究、参照的榜样。不知何为名师、名校,名在何处,自然也就看不到自己的差距。没有目标,也就难免盲目摸索;或夜郎自大,得过且过。
4.缺乏交流意识
竞聘者在演讲、答辩时缺乏与台下评委、教师、家长的目光交流,自说自话。若为掩饰紧张尚可理解,但在面试场合,这种表现既不礼貌,也显得缺乏自信,更无法从大家的反应中及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二、 对教师参与校长竞聘的建议
一名合格的校长,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包括人格的独立、思想的深刻、视野的开阔、学养的丰厚、决策的果敢、管理的智慧;需要在管理岗位上的历练,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但这些不是本文拟讨论的内容。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参与竞聘的普通教师,他们不仅没有当校长的经验,也没有在学校的其他管理层面工作的经验。我们的关注点是竞聘者如何在演讲答辩环节显示出具有合格校长的潜质,赢得评委、教师和家长们的信任。
1.有备而来,而不是仓促应战
“备”,既指为应聘而备,也指平时的准备和积累。前者指应聘前应先行调研,对所竞聘学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发言和所提措施有针对性。毕竟,听众都有基本的判断力,许诺再动听,一旦脱离实际,也难以取信于人。后者指有心从事管理工作(这也是教师成长方向之一)的教师,要有校长角色意识或换位思考意识。在平时有校长发言、决策、出面的场合,教师不要仅满足于做听众、旁观者、服从者、批判者,可以研究、思考对方的思维:他(她)为什么这样想?依据是什么?若照他(她)说的这样做,利弊可能各有什么?再换位想:如果我是校长,怎么说、怎样做可能更合理,更容易取得大家的共识?并可就自己的想法与同事或朋友交换意见,检验想法的合理性、可接受性,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决策力。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它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2.关注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既包括自己学校、自己课堂的现状和问题,也包括他校、他人课堂的现状和问题。思考:对这样的现状和问题我负有什么责任,要改变现状我能做什么、可做什么,而不仅仅是抱怨,随波逐流,或指望有救世主能改天换地。无论在何种选拔机制下,无论是上级任命还是同行推荐,有谁愿选择一个只会发牢骚而不具有思维品质和建设能力的人?
3.从提高自身作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做起
常言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更应是一位好教师。公开选聘校长,使教师有了投票选择权。尽管人们在作出选择时的心情、思想是复杂的,甚至不排除有选择了精明的内行可能对自己的管理、要求会更严格的担心,但哪位教师愿意选一位外行来领导自己呢?难道就不会有与外行校长沟通、交流困难的担心?有选择权,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如果我们相信教师的眼光,相信教师的判断力,要想成为一名好校长,先从把自己修炼成一名好教师做起。
(1)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它不是演讲和答辩时的装点,而是深刻、独到的见解必不可少的支撑和养料,也是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的前提。没有教育思想的教师,就难以摆脱人云亦云的状态。这让人想起了“道”、“术”之争。教育理论、思想是“道”,教育方法、技巧是“术”。在很多人看来,理论、思想是晦涩的,方法、技巧、招数是鲜活的,可以现学现用、解一时之惑的,因而冷淡、忽视前者,热衷后者。实不知此乃舍本逐末。
(2)对常用的教育概念,应弄清楚其内涵和外延,而不是含含糊糊,不知所云;对一些时髦的说法,如封闭式管理、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管理持审慎的态度。毕竟,学校不是军营,学生不是士兵。学生纪律、习惯的养成,仅靠封闭、严格、严厉是远远不够的。
(3)不以所处环境的闭塞或简陋推托。如果闭塞或简陋成为理当如此的理由,就不可能有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如果说,这种推托放在十几、二十多年前尚可理解,放在电视、网络如此普及的今天,放在教师这样一个职业人群身上,放在有心走上管理岗位的教师身上,都是不能成立的。竞聘时的推托,难免让人看到日后推诿的影子。
(4)不满足于所教学科学生分数的提高。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因素复杂,教师不可贪功。面对分数,教师应冷静思考:没有分数,我的学生有啥?有了分数,我的学生还缺啥?
(5)研究本学科名师的教学特点,选择其中的几位,与自己的教学对比,寻找共同点和差距,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同伴和人生范例,做到学有参照,赶有榜样。
(6)有交流意识。交流是双向的,表达者应随时通过眼神或语言获取对方的反馈信息,并据此作出调整。这不仅仅是面试、答辩的需要,更是作为教师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日常交往的需要。
教师们应聘时的不如意表现看似个人基本素质与临场经验问题,从深层考虑,不能不说也与我们缺乏合理的中小学校长后备队伍培养机制有关。这让人想起了中东国家的外交官培养制度。报名者一经审查合格后,就被列入了后备外交官培养序列:学习外交政策和技巧,熟悉掌握拟派驻国的文化和特点,参与外交实践,一招一式都在按一个正式的外交官对待。这样,到国家需要时,就从后备者中递补。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中小学校长后备队伍培养机制,遴选一批基本素质好、有意于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对其开展配餐式的相关培训,并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其成长,岂不比急需时撒网海选更从容、科学、合理?以往和现行的选派教师做挂职校长锻炼的做法无疑是有益的,但零星、短期、随意性强,尚不成体系。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应共同合作,早作筹谋。一个合理的社会,对他的公民提出的要求应当与他能为之创造的条件和提供的机会相匹配。
今天,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通过竞聘的方式获得,就业岗位如此,领导岗位亦如此。普通教师在竞聘校长岗位时存在的问题,如同一面镜子,折射着其他领域竞聘现场的是是非非。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讨论此话题,就不仅仅是就事论事。
教育是复杂的,远非程咬金式的“三板斧”就能解决问题,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更需要理性、冷静的观察、研究和思考。校长,是一个岗位,是一种角色;意味着权力,更意味着责任;意味着要有敢于接受别人评点的勇气,还意味着要有能经受得住评判的内涵和水平。有心成为校长的教师,您准备好了吗?我们的社会,准备好了吗?(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