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美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比较及启示

作者:党亭军




  中美两国文化传统、教育观念及国情等存在种种差异,使得两国在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模式上有诸多不同。但是,客观、辩证地进行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分析则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教育改革思路,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改革有所启示。本文主要从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定位、角色重心、任职资格、任用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进而提出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 中美中小学校长管理模式之比较
  
  1.校长职业定位比较
  在中国,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定位尚有争论,有学者从校长与医生的比较中认为,医生属于专业性职业,而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只能算是(准)半专业,甚至于还有不少人认为校长职业是一种非专业行为。但是有人则提出教师(校长)不能和医生作简单的类比,因为医生属于工具理性的专业,而教师(校长)属于实践理性的专业。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中国目前尚没有自己的校长专业标准出台。为此,还有人提出并且设计了中国校长专业应该具备的种种标准。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中小学校长职业定位不清楚及校长专业标准缺失的现状。对于中小学校长的职业定位,在美国尽管也有争论,同时各州的具体情况也不大相同,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校长专业标准,并且有着比较清晰、条理及系统化的具体要求。
  2.校长角色重心比较
  从理论上来说,中美中小学校长都有三种角色,即领导者角色、教育者角色、管理者角色,但是,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校长角色的侧重点不一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美中小学校长三种角色的排序不一样,即中国中小学校长三种角色中管理者角色为首,并且大多数校长几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这个角色上,而领导者角色与教育者角色则处于第二和第三的地位,甚至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而美国则是领导者角色居于首位,教育者角色第二,管理者角色则处于第三位。
  其次,就具体的三种角色的概念而言,中国和美国的理解有差异。如对于领导角色来说,中国教育界对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角色定位注重于行政方面。即中国校长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学校日常行政事务及日常管理上;美国教育界对校长的领导角色注重于创建学习愿景、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及应对并影响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就教育者角色而言,中国中小学校长往往定位于具体的任教,即校长要从事一定的教学任务,但事实上,多数人在一旦成为校长后,就尽可能减少或索性不再承担教学任务。正如有学者所言,实际上,我国很多中小学校长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与他们在成为校长后没有持续关注教学和教学改革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美国校长则不仅任教具体课程,而且还要肩负起领导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至于管理者角色,中国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所以,校长在中小学的几乎所有日常事务(除了党务)上享有决策权利。因此,中国中小学校长更多地是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琐碎的学校日常管理与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种种检查的应对上,并且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形成了一种“权利意识”和“排外意识”,即排斥家长及社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而美国对于校长管理角色的具体要求是:进行学校组织管理,与家长及社区进行有效的合作。
  3.任职资格比较
  中国中小学校长的任职资格比较低,而美国则对校长的资历要求较高。1991年,我国规定,乡镇小学校长应有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该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高中校长应该有不低于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而美国则在1993年,有45个州明确规定,中小学校长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尽管美国各州对校长的任职资格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有共同的地方,即要有教师许可证书;三至五年教育工作经验;硕士以上学位及在研究生院修满规定的学分。根据1993~1994年的调查,全美公立中小学校长中有学士学位者占1.4%,有硕士学位的占63.4%,有教育专家证书的占25.8%,有博士学位的占9.3%。此外,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小学的校长许可证实行三级制度,即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资格证是担任实习校长和副校长的必须资格;二级资格证是担任正式校长的必须资格,三级资格证是对于在校长职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的荣誉称号。
  4.任用方式比较
  中国中小学校长的任用方式主要有委任制、选任制、考试录用制及聘用制等。但是,客观地说,委任制与选任制在中国的中小学校长任用方式上还占有相当的市场。委任制与选任制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中小学校长的任用方式中人为、主观及脱离群众的因素太多。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随后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在普通中小学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就是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任用方式的现状而出台的官方政策。而美国中小学校长的任用则先后要经过资格认定与考试录取,并且经过研究生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最后还要由所在的学区进行必要的培训。
  5.评价方式比较
  中国中小学校长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校长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年度工作汇报、主管领导进学校考察及教师民意测评等措施。其中比较严重的弊病就在于校长只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负责,而主管领导的进学校考察与教师民意测评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程序与形式而已。而美国的校长评价,尽管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病,但是,相对中国的评价模式而言也有值得借鉴与学习之处。近年来美国在校长评价模式的改革上主要采取的改进策略有:评价观念上改例行的岗位“年鉴”性评价为周期性的专业“成长”性评价;评价理论的研究上竭力确保评价指标与标准的清楚性、可操作性;评价程序的完善上注重评价过程中的预备、实施及后续行动环节的统一;评价初衷本意的恢复上使评价富有挑战性与激励性。
  
  二、 改进措施及建议
  
  首先是校长职业定位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尽快结束争论,统一思想与认识,把校长职业作为一个专业来对待。并且尽快制定与出台实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相关标准。从任职资历、专业知识、领导能力、道德素养及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严格规范。
  其次是校长角色转变,即积极借鉴美国中小学校长角色中注重领导者角色与教育者角色的经验,把主要的精力从过多地处理学校日常行政与管理事务转向引领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具体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指出,校长的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国中小学校长角色的转变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为此,必须加大对现任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方式可以采取分层分批集中培训、进入高校理论学习、专家进校指点与协助、举办校长角色转变的交流研讨会等。
  第三是提高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我国经过近十年的高校扩招及近五年的研究生扩招,已经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的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尽管由于扩招不可避免地带来人才质量的下滑状况,但是,国家只要有相应的提升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并且进一步提高校长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的相关政策,那么,笔者深信,高学历、高学位、高能力、高素质并且有志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校长后备人选将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第四是大力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聘用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为推行中小学校长聘用制而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及保障措施,做到程序公开、聘用方式公开、任职资历公开、聘用过程公开及聘用结果公开等。
  第五是作好校长专业评价工作。积极而有批判地学习近年来美国在校长评价模式改革上所做的种种努力,加快我国中小学校长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如加快校长评价观念的转变,把校长由年度例行岗位职责考察转变为对校长专业发展程度的考察;加快校长评价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究,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校长评价模式,此外要尽可能地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适当的成长环境,给予必要而又具体的现场指导、咨询、帮助。
  
  参考文献
  [1] 禇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教育研究,2007(1).
  [2] 耿文侠,冯春明.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分析,教育研究,2007(2).
  [3] 张德伟.美国校本管理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能力及培养培训.外国教育研究,2007(2).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