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陶行知校长观及其启示

作者:王中华




  陶行知作为一个伟大的中国教育家,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和“爱满天下”的心愿,呕心沥血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矢志不渝地坚持生活教育的理念,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了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不仅从教育理论上谋求中国教育的新发展,而且在教育实践上探索中国教育的新出路。他对做校长,提出了许多精辟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观念对我们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管理一所学校,如何促进学校的发展,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等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
  
  一、 陶行知校长观的主要视点
  
  1.校长是一个完整的人
  陶行知认为,一个学校的校长要做一个完整的人。对于什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认为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有好的身体才能在物质的环境里站得稳固。其次,要有独立的思想。做一个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第三,一个校长应该是一身担任一个学校校长,他反对一身兼管数事的校长,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导致教育事业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因此,他强调:“整个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不应当有命分式的校长”[1]。
  2.校长是一个学校灵魂
  在陶行知看来,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首先要对校长进行一番评价。所以,校长是教职工的领袖,学生的领袖,甚至是社会的领袖,校长工作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关系国家的兴衰发展。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校长,他列举了校长以身作则,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的事例来说明校长对学校发展的灵魂作用。
  3.校长要身教、有毅力
  陶行知认为,学校不仅教学生读书,也要教学生做事,即改造学校,改造环境。对于读书、教书,学生和教师、家长都心甘情愿,但是教学生做事,学生认为自己是来读书的,学生和家长不愿意,教师认为他们是来教书的,要他们教学生做事,他们也不愿意。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陶行知认为,校长需要躬行,亲自去做事,为教师和学生树立榜样,带动教师和学生做事,同时,校长不能急于求成,还需要有较强的毅力。
  4.校长必须增进学问
  陶行知认为,校长必须不断增进学问。他指出:“一个学校要想有美满的生活,必须和知识的泉源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1]作为一个校长,应该学而不厌,坚持不断增进学问,应该读的书必须读,需要从生活中吸收学问的养料。
  5.校长需要与时俱进
  陶行知指出,校长必须承认所办的学校教育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校长应该保持虚心的态度,打破一切成见、武断和知足,“都要欢迎人参观批评,以弥补自己之不足”[1],校长需要保持一个与时俱进的心态,不断反思自己。
  6.校长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陶行知认为,学校校长需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他不止一次地用学校的事例来说明,他在开原乡第一小学时,学校很重视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很干净,很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学生很有秩序,学校有一块蓝色的牌子,当校长把红色一面一翻,学生就跑出去,当把蓝色一面翻过来,学生又跑回来。
  7.校长需要懂得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一个有能力的校长,不仅能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而且能“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精彩”[1],所以他主张学校校长能有经济头脑,能够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学校,办最好的教育。
  8.校长需要具有加强校内外沟通与联络的能力
  陶行知认为,一个校长不仅需要对学校内部事物了如指掌,因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所以校长还需要加强与学校外部的联络与沟通,为学校的发展消除障碍因素。
  9.校长需要加强与师生的共同生活
  陶行知认为,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校长与教师、学生同甘共苦,这样才会得到精神的沟通,情感的融洽。他进一步指出,办学校犹如治水,要用疏导的方法,把学生的精神宣传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于人生的事上去活动。校长需要加强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之间的心理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学习、工作的现状,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二、 陶行知校长观对校长专业化的启示
  
  1.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则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的持续发展,客观要求担任领导和管理学校重要责任的中小学校长具备更高的素质,实现现代化和专业化。校长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了。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指校长在标准的专业教育、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具备较高深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活动,并逐渐成为一名专业的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的发展过程。在校长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校长需要形成下列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首先,校长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的教育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了学校管理知识、课程与教学知识、法律知识、情景处理知识等方面。其次,校长需要具备专业的服务意识。校长应该充分认识到 “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2],形成“教育即服务”、“管理即服务”的意识,为教职工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再次,校长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管理能力。校长不仅要具备个人智力方面的一般能力,还需要有与校长管理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领导决策能力、学科敏感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最后,校长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学校教育是在社会中开展的,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校长需要面对和处理学校内外的事务,如果校长没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是很难处理问题的,陶行知先生在谈到燕子矶国民学校面临的问题时充分说明了校长与学校周边环境的沟通能力。
  2.关注校长的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学领域。加强对校长的叙事研究,以校长的故事为手段,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来建构教育生活的意义。校长的叙事研究不仅有利于校长的教育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校长专业化发展,更加有利于教育理论的繁荣。在具体的校长教育叙事研究中,我们需要注重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校长的日常生活。陶行知有对校长的生活事件的细微观察,才得出了精细的校长管理理论。第二、关注学校的日常生活秩序。学校的每个方面的变化都可以折射出校长的管理策略的嬗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考察,来研究校长,从而更好地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3.重视校长的教育理念
  我们已经知道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校长是学校的灵魂”[1],而校长的教育理念又是校长办学的灵魂,校长的教育理念关系到校长的专业化进程,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校长的教育理念。校长需要具备以下新的教育观念:第一,树立生命教育观念。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需要看到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要倡导教师的教学是有生命的教学,教育管理也是有生命意识的管理。第二,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新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以人为本”内化为学校的管理理念就是校长在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中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参与权、自由权、选择权等,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第三,重塑质量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需要打破已有的传统教育理念下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观念,重新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第四,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长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那种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更需要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从而促进学校发展。第五,形成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观念。学校管理应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教育,把教育与生活联结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六,具备较强的教育信息化观念。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地需要进行信息化,即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校长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信息化观念,进行校园网络建设,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4.重视校长的选拔与培训
  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视校长的选拔与培训。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和挑选、培训和开发、绩效评估、确定薪金和津贴。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影响,校长的选拔受教育行政的干预,甚至出现完全靠行政来任命,在今天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急切需要转换那种选拔机制。同时,需要对校长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6.
  [2] 刘兴倍.管理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6.(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