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加强教科研管理走特色强校之路

作者:卢耀东




  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常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改革非常关键;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非常关键;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非常关键。怎样才能深入进行校本教研,彻底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呢?作为一名校长,我有如下体会。
  
  一、 宏观调控,凝聚科研智慧
  
  “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领导分包年级组及学科,参加并指导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尤其是校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合理整合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大骨干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增强他们的科研意识。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大张旗鼓地激励教师人人争当“学科领袖”,确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学术权威地位,创造一种崇尚研究、乐于研究的环境。
  
  二、 教学研讨,强化科研意识
  
  教学研讨的重点应该是公开课研讨。即举行各类示范课、试验课、创新课、移植课等公开课研讨,确定研讨的内容、对象、目标、要求等,确保每一次研讨,参与者都能有所得。活动要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学习,提高教育质量。另外,还要向家长开放课堂,允许家长随时走进课堂听课,听完课召开家长座谈会,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然后再把意见整理上报给学校,学校再召开全校性的教学研讨会,提出整改意见。这样,家长不仅看到了全学科的老师每天是如何上课的,也观察到了学生的一天在校表现。老师把每天的批改检测情况拿给家长看,家长不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其他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还把看到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馈给班主任老师,提出整改意见。对教师来说,这种大开放的课堂展示形式,不仅接受来自学校的评价,也接受来自社会的评价,对促进教师们去研究课堂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为了把教学研讨落到实处,我校还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教学研讨行为,让教师们通过具体的每一件事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研讨工作。
  1.教学案例征集制。我们每一个月对教师进行一次教学案例征集,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征集上来,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从而增强教师突破教学难点的能力。每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提出一个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组内进行交流,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行家权威点评制。我们组织各科的骨干教师,不定期地对学科教学薄弱教师采取推门听课制度,听完课立即进行点评,指出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他以整改意见,甚至连教师教学中的口头禅都给以点评。每学期,我们还举行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让教师和专家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提出自己的困惑,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3.教学能手引领制。我们每年都要在教师中评选教学能手,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能手评比条例》进行积分,让那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成果丰硕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能手。然后启动青蓝工程,让每位教学能手带好一名新手,达到新老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三、 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行为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应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各备课组作用,反对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校规定一周两次集体备课,一次为各备课组自行组织备课,不定时间,不定地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解决;一次为每周三晚自习(文科)和每周四晚自习(理科)的全校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要求是:提前布置,确定一人为本周备课人,定内容、定目标、定重难点、定教法、定学法指导、定练习设计,在规定时间,备课人主讲,集体参与,各抒己见,遇有疑难由备课组长总结定夺。开始老师们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班主任有时到班级里组织学生自习,消极对待集体备课。
  为了规范集体备课制度的落实,在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我校搞了集体备课示范观摩活动,即一个备课组活动,全校教师坐在旁边观摩。集体备课之后,大家点评,取长补短,校领导给予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通过集体备课的典型示范引领,全校教师明确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参加集体备课已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在集体备课中,有时因为一道习题设计,有时因为理解教材有争议,老师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是这种互助合作的集体备课方式,起到了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作用。在教师的集体参与中,让你的一个思想,加上我的一个思想生成了新的思想;让你的智慧加上我的智慧成为集体的智慧。最终让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在,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上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没有集体备课的课堂教学,教师操作起来总觉得不太如意,集体备课之后的课堂教学,教师操作起来挥洒自如。本学期,我校的集体备课成果——“四步教学模式”正在全校推广,我们还针对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红烛杯”四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大赛,教师们在这一模式的规范下进行课堂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 教学反思,提升科研水平
  
  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上课之余,通过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研究,这样就能促进教师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这项制度的确立也是经历了一个渐变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起初,我校教师都在备课笔记本上的每一课时教案的后面,写上一两句话式的教学后记,年级组检查教案时进行记录检查、讲评,这样的教学反思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我们专门设计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反思笔记》本,要求教师在每周的星期五,对自己一周以来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找出自己一周以来最得意的课和最不满意的课,并进行剖析,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教师由开始不能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到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进行深入地思考、反省、探索,逐渐养成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最终成为自觉反思者。教师通过反思、研究,观念不断地被更新,教学行为不断地在改善,教学水平不断地在提升,教师真正地体会到了反思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以校为本和实践第一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统帅和灵魂;团结合作、自我反思和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是力量和凭借。作为一所农村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在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工作中我感到力不从心,我们还存在着时间、经费、技术、评价、资料等诸方面的困惑,我也深深感到了校本教学研究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依托校本教研,把教师队伍建设和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