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校长频繁出差的四种弊端

作者:彭在羹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一个学校搞得好坏,除了师生的共同努力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决策水平、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应当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我们大多数校长均能静心下来管理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以自己最大的热情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把学校管理成为有较高教育、教学质量,受广大学生、家长赞赏的和谐校园。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有一些校长不能专心在学校,一年有几个月时间外出差和考察。时下,校长出差的机会很多,大体有三种:一是由上级教育部门(省、市教育厅、局)组织的校长考察团,到国内外进行参观、考察。二是各种名目繁多的校长培训班,从级别来说,有部级、省级、市级三种;从种类来看,有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由于种类多,有些校长在各种级别上均有培训,平均次数就很多,培训时间一个月至三个月不等,培训完后还要去考察,有的还飘洋过海。如果校长是省、市的学科带头人,还要参加部、省、市三级的学科培训班,外出时间更多。三是由教育部门各处室组织的外出考察团,我们有的校长也会“搭车”而跟去。还有自己学校组织的考察,校长带队,更要出去。以上种种,说明我们校长出差的机会很多。有的校长能严于律己,合理地安排学校工作和出外考察的关系,有选择地出去;但有些校长却不能正确对待,凡是能够出去的,均不客气。因此,经常不在学校,被老师们称为“出差校长”或“开会校长”。这种频繁的外出弊多利少。
  
  一、 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个学校的校长的主要任务是要全方位地抓好学校的各项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花时间深入到年级、班级、科室、教研组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一些老校长在管理学校教学的岁月中,均能一周至少下班级听课6~8节,从第一线来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但时下,不少校长难得有时间来听课。一些校长本身有兼课,这本来是好事,但现在不少班级均不大喜欢校长兼课,原因并不是校长课教得不好,而是由于校长经常开会、出差,上课不能保证,往往要由其他老师来代,代课老师不了解情况,往往影响了这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当前,不少学校的教学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来抓,而德育即由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来抓,这种分工本来是对的,但时下,不少学校德育和智育两张皮,分工又分家,在追求升学率的导向下,校长往往倾向于抓智育,而对德育基本不过问。一些校长在出差前,或在外地经常打电话交代副校长的一句话便是:“学校不要出事故就行。”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满足于不出事故,那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是一句空话?“德育首位,育人为本”办学目标怎能实现?
  
  二、 影响校长与书记、中层干部之间的团结合作
  
  要办好一个学校,校长与书记的团结合作至关重要。是“两心”合一,还是“两心”离异,是影响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不偏移的关键问题。时下,“两心”能合“一心”的,相当部分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配合。但是在一部分学校中,由于党政一把手素质的差异,以及客观上形成的交叉管理而造成“两心”离异。一些学校的校长与书记各拿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以致出现“内耗”。有的学校,由于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往往个人独断,与书记通气商量不够,当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互不相让;而当前,不少领导外出常有功利的行为,说是考察,实际上一半时间是游山玩水。在这种情况下,校长频繁外出,书记本身就心态不平衡。本来,不少书记对“只有校长培训班”而“没有书记培训班”就有意见,而现在一有“培训”必须外出,使得校长、书记的矛盾逐步扩大,从而影响到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过去,有些教育职能部门都下发通知,让学校中层干部外出考察,而时下,这些参观也不少由分管领导,甚至正职校长代替,这样,也就影响了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的团结。
  
  三、 影响到兄弟学校之间的团结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当前,教育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学校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影响到社会和谐的建立。城乡学校,特别是一般校与重点校(达标校)之间的差距除了师资、生源、经费、设备外,外出培训、考察也是一个尖锐的矛盾。最近,在福州地区流行一首民谣:“城市达标校领导飘洋过海,城市一般校领导北京、上海,农村学校领导西湖、左海(福州的两个公园)”。这句话形象地点出了矛盾的问题所在。时下,不少一、二级达标校的校长国内主要城市,游览区基本是“考察”完毕,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国也都光顾。一次出去就是五六万,时间二十来天已是习以为常。而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只能到本省的一些城市走走。这种情况若不加以制止,势必影响农村学校领导办学的积极性。
  
  四、 影响到校长在教师间的威信
  
  校长的角色、地位决定了他们要成为教师的“楷模”,必须在思想作风建设,在清正、廉正、道德品质上,成为教师的表率。教师对校长好像植物向太阳一样,具有“向阳性”。校长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每时每刻都对教师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做人正,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样,其人格力量,感染力就强,在教师中就有威望。但若,我们的校长只顾自己“培训”,外出考察,参观,而在学校的时间太少,不能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不了解教师的要求和内心活动,就会使原来不和谐的干群关系更加紧张。现在的情况是,不少学校的校长经常讲学校经费紧张,但他们自己却经常外出,而且“考察”的时间和地点均是选择“最佳”方案,很少假期外出。而广大教师只有暑期才有时间出去参观,但却得不到校长的批准,理由是学校经费少。这种不公平的做法使校长在教师中的威信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校长的综合素质,开拓视野,掌握各种必要的信息,一年内外出考察1~2次是必要的。过去,市教育局文件规定:校级领导一年外出一次,中层干部二年一次。笔者认为,这种规定还是合理的,若工作需要,校级领导,特别是正职校长一年再加一次也是允许的。但目前往往不是这样,而是频繁外出,特别是校长,一年难得有几个月留在学校。要消除这种不正之风,措施有三:第一,上级教育部门要指定有关措施,原则上要订出校长外出的次数;第二,有关部门,特别是校长培训单位,不能一切向钱看,培训不考虑效果,只图形式,反正校长有钱,能够来培训就可以;第三,关键在校长本身,应当抛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立党为私”的作风,做到把主要精力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静下心来管理,潜下心来育人。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