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莫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作者:刘瑞成




  前几日,在上海看望儿子的时候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讲起故事来也是绘声绘色,同时,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总是缠着我问这问那……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细听下来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朋友的儿子在学校中越来越不受到教师的喜欢,因为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总是喜欢问问题,家庭作业也常常不能按照教师规定的格式完成,于是在学校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受到了教师的冷落和同学们的嘲笑,直接导致了他的强烈厌学情绪和成绩的直线下降。现在的他,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表情木纳、目光呆滞、沉默不言的后进生。朋友现在很焦急很矛盾,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到底是他不适应现在的教育,还是现在的教育没有真正为他提供自我实现的舞台,他们希望我这个一线的教师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听了他们的故事,我却变得茫然了。
  我想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问题,我和我们很多的中小学教师是不是真正合格的教师呢?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几乎从来都没有想到男孩的呼声,没有考虑到男孩的特殊需要,没有给过男孩任何一点特殊的鼓励和特别的优待,我总是直观地认为男孩子成绩好就是因为聪明,成绩不好就是因为笨或者贪玩。现在想来,我真的错了。我们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在追求公平的道路上给了女生太多的关注,我们总是在想法设法地提高女童的入学率,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女生的学业成就,而忽视了当前学校中真正的弱势群体已经变成了男生,他们无疑更需要关怀。近日,浙江省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60%的男生自愧不如女生能干,小学生干部中男生只占15%,各项活动中只有10%的男生表现较好。我的教学经历让我非常认同这个调查结果,在我所带的班级中,也大都是上述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查阅了资料,我才发现男生的学业成就偏低问题已经不是我们国家单独存在的问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运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针对全世界范围内15岁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该评估计划主要衡量青少年对语文、数学和科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对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35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都胜过男孩。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教育者的深思。在我们很多教师看来,女生的成绩好是因为女孩更努力、更仔细,或者女孩发育比较早,现在看来这些解释都是肤浅甚至不负责任的。男孩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教育抹杀了男孩应有的灵性,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上课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男孩像女孩一样安静,而忽视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到男女生时间安排和管理能力的差异,一味地一视同仁,造成了很多男孩经常要为功课忙碌到深夜;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题目越来越简单,内容越来越刻板,女生凭借死记硬背和仔细认真的特质就可以轻松取得很好的分数,男孩善于探索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特长根本得不到发挥;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老师们总是喜欢给听话、文静、干净的女孩更好的评语,而对不听话、调皮、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的男生评价却很糟糕。试问这样的教育体系下,男孩的灵性如何保持和发扬?
  我突然想起儿子考上研究生后跟我说过的一句话:“爸爸,我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你和你们学校所有给我上过课的教师(儿子曾经在我所任教的初中读过书)的功劳加起来还不到1%,如果没有你们,我肯定能够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我当时觉得这只是儿子开玩笑的一句话,但是现在看来,这句话也许真的是儿子内心的真情告白。
  面对男生偏低的成绩和越来越木纳的眼神,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真的应该反思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男孩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更多的宽容、更过的鼓励?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到男孩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是不是应该让男孩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快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要做到上述的种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教师都应该有所作为。对于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男女的差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做到“因性施教”、“因性评价”。教育要谋求每一个人的发展,我们要在教育的路上倾听到男孩的呼声,真正体现出男女有别,千万不要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