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时政循环手记的实践与价值
作者:朱丽萍
一、 时政循环手记的实施
1.写手记
全班学生以四至五人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由组员推举组长一名,负责带领组员收集近期内发生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素材,并撷取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重点、焦点或热点问题几则,进行集体探究并分别撰写成文。所写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时事透视,即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对时事素材进行简要评析。第二部分,学习感悟,主要记述学生在搜集、探究时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第三部分,困惑存疑,即让学生将探究过程中的困感与疑难问题一一列出,以便与同伴交流或由教师作针对性的解答。写手记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自我反思与判断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问题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讲手记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多个感官参与的学习过程,其效果往往是单一感官参与的数倍。因此,手记不能仅止于写,还要讲,即让学生在课首以手记内容为蓝本进行3分钟演讲,其内容主要是手记的第一部分。演讲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脱稿,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表情丰富自然,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说撰写手记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那么演讲的过程则是研究成果表达和交流的过程。通过演讲,学生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听取他人演讲,学生学会欣赏和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3.评手记
无评价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仅有教师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评价。因此,这最后一步,就是对手记进行多元评价。一是教师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演讲进行当众点评,还要对其撰写的手记加注书面评语,对学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讨论并作解答,其余则进行个别辅导。二是同学评价。即组内同伴和组外其他同学的评价。三是自我评价。即自我反思与回顾。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课后直接写在手记上,视具体情况而定。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自我。
二、 时政循环手记的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时政循环手记以其新颖的形式、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彰显出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1.时政循环手记不同于个人的学习笔记,具有开放性和类比性,是构建良性竞争机制的动力引擎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开放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一般来说,个人的学习笔记大多属于纯粹的私人写作,它的私密性为写作者提供了任意发挥的空间,其内容和形式往往比较随意;而时政循环手记则是全班共用的,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写作时多少顾及公众形象,因而少了恣意的感性渲泄,多了自律下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学生的成熟与成长。同时,它的一个思想可同时与数个思想相交换的倍增效应,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同伴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全班凝聚成一个彼此相依的学习共同体。
因是循环写作,每篇手记都要在全班传阅,因此,无形中形成一种比较,中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手记虽小,关乎尊严,因此,每位学生对此都非常重视,甚至暗暗较劲,先写者意欲空前,后写者又想绝后,竞争之下佳作迭出,不断超越,演讲也更精彩。善讲者,因讲稿更精而如虎添翼,自然挥洒自如;讷言者,也因文不输人凭添一份自信,久之也能侃侃而谈。教师对于选材新颖、典型,评析精当者,不仅在全班以口头点评的形式适时给予表扬,还要在手记中以书面评语的形式大加赞赏,留下永久的褒扬痕迹,让作者自豪,阅者羡慕。手记尤如引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基于合作的良性竞争机制,在此机制的作用下,学生体验成功,收获自信,关注时事尉然成风,学习政治兴趣盎然,政治素养和思维品质也不断提升。
2.时政循环手记不同于单纯的时政演讲稿,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学习平台
学习是一个基于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与交流的过程。脱离生活的空洞的讲解,为学习之所大忌,各科皆同,政治尤甚。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与学都应当源于生活,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这就要求师生要关注时事,感受生活,不断积累感性素材。但是,鉴于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都去亲自搜集,显然是不现实的,完全由教者去传达,又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时政循环手记,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与分散的单个人写作的时政演讲稿相比,时政循环手记集全班学生的时政演讲稿之大成,在内容上更丰富,更全面,一册在手,时事尽有,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积累了丰厚而鲜活的生活素材,激活了课堂,生动了理论。
无交流的封闭学习,尤如死水一潭,久之必腐。“流水不腐清且远”。时政循环手记突破了时政演讲稿单向度的局限,具有多向交互性,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平台。通过写手记,学生总结存疑并及时向老师和同伴质疑;通过阅读和点评,教师及时把握学情,释疑纠偏;通过传阅手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思维成果,学会了相互欣赏,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同学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实现了师生及生生视界的动态融合,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强磁场,使得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极大提高。
3.时政循环手记不同于普通的政治作业,具有生成性和情感性,是全班学生共同成长的青春见证
生成性是探究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时政循环手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无论是纷繁复杂的外部大世界,还是丰富而敏感的学生内心的小世界,都是充满变数的,这就决定了时政循环手记的内容使教师无法预设,这与学生做政治作业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教师预设的,即使是开放性的试题,也有可资参考的答案;而时政循环手记则是动态生成的,它既是一个共时性的存在,又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它为特定的学生群体的某段特定的人生,画了一个清晰的轨迹。时政循环手记的这一特点,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一个优质富矿,更为学生将来回忆提供的一个极好的向导。
接受理论认为,学习主体的接受过程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的整合过程,是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相联系的,没有学生情感的投入,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学习内容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普通的政治作业相比,时政循环手记凝聚了学生更多的情感。作业本记录的是一道道独立的试题,是纯知识的再现与演练,只见其题不见其人,记录的是片断,是局部,是个体。而时政循环手记,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情感的倾诉,有知识,更有生活,承载的是过程,是全局、是集体,其中倾注了学生纯真而深厚的情感,因而其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终身难忘。翻开手记如同打开一本青春的相册,一页页大异其趣的笔迹,恰似一张张情态各异的笑脸,见证着青春花季,留下如歌的回忆。待学生毕业时,将其复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留作纪念,相信这本别具一格的手记定会为学生所喜爱和珍藏。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