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三段式”模式在英语听力课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孙 俊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生活中45%的信息是依靠“听”获取的。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随着各种媒体的广泛应用,听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从2000年开始江苏省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记入高考总分。这一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必将推动和促进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许多中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 听力课教学现状
  
  1.放音、校对答案模式仍占据多数课堂
  在这一模式下,老师将磁带放进录音机,对学生说:“Today well do some listening exercises.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20.You must listen carefully and try to catch the meaning of every sentence,then finish the exercises.”学生们为什么要听?因为老师要他们听。这样他们就不可能有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去听。于是听力开始时,学生们精神便高度紧张,努力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设法听懂每个句子。以至于一节听力课结束后许多学生疲惫不堪,甚至有的学生什么也没听懂,没有获得任何知识信息。而老师将听力材料录音连续播放两到三遍后便直接与学生核对答案,接着听力训练便宣告结束。时间久了,学生们会对听力课失去兴趣,也必将影响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2.舍本求末现象仍严重存在
  现行江苏版初中《牛津英语》教材每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都有听力练习,内容大多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练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以培养学生各种听的技能,为教师提供了进行听力系统训练的好材料。而在实际的听力课操作中,一些教师产生了畏难情堵,认为听力材料的语速太快、难度大,与考试题型不吻合,不适合学生使用,于是就放弃这部分课本材料,去找一些难度小、与本地区考试题型相符且学生易懂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这样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牛津英语》教材每单元Integrated skills部分听力练习的功效呢?近几年来,我尝试构建了英语听力课“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听力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听的热情,提高英语听力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 听力课“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操作
  
  1.听前阶段的导入
  听前阶段是听力课教学的重要导入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根据图式理论,在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图式)与所听材料越接近,学生就越容易理解所听材料。相反,如果学生的大脑中没有与听力材料相关或相似的图式,就需要教师去建立学生大脑中的图式或进一步激活原有的图式,这样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率就高一些。
  因此,图式理论非常强调先前知识或经验,尤其是缺乏特定环境的听力课堂上;以先前知识为“线索”对文章进行积极的“预测”更显重要。也就是说在导入时教师要完成两大任务: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图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图式。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导入呢?下列四种方式供参考。
  (1)提供相关知识和问题。教师可先通过与学生的自由会话、复习等形式来呈现与听力内容相关的词汇或句型,清除听力材料中的生词障碍。然后教师可以口述与听力材料有关的知识(此时的语言更简单易懂),使学生对内容有初步了解。接着教师就此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听力效果,或直接提问与听力材料有关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讨论,用以构建或激活学生对材料的知识结构。
  (2)充分利用插图。与江苏版初中《牛津英语》教材配套的听力材料大多配备了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比文字更直观地反映听力材料的主题内容和某些细节。在听力训练开始前,教师根据插图提问,或让学生口头谈论插图,发挥想象,猜想可能会发生的故事。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认识结构进行合理预测。
  (3)巧用所提供的练习题。在听力开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先浏览听力题,并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这些听力题进行预测,猜想听力材料可能出现的内容,帮助他们限定思考的范围,提高听的效率。
  (4)以听力材料的标题或简介展开联想。江苏版初中《牛津英语》教材中的听力练习均安排在Integrated skills部分,而且往往围绕单元主题,是对单元主题的最好补充。教师应激发学生根据标题或简介(Integrated skills的A部分包括听力内容的简介)去回忆、联想;利用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对新内容进行解码,以获得与理解相关内容最初的,最为粗糙的第一印象。
  2.收听阶段的展开
  收听阶段是听力教学的展开阶段,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听力效果的检查,听力技能的训练在这一环节都有体现。本阶段可作如下操作。
  (1)泛听。根据图式理论“自上而下”的策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别篇章的整体意义上,以避免因生词难点所导致的“短路”现象,要通听全文,把握整体。在这一环节教师切不可使用录音机暂停键。这样停停放放打乱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就无法从完整的上下文中来理解文章。在现代听力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模式。
  (2)再精听。精听作为听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图式理论“自上而下”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细节,同时也能培养听力技巧。精听可采用以下步骤:①听细节,教师把文章根据“意群”分割成片,使学生掌握重要信息。②教师将听力材料去掉某些词语或句子印发给学生,边听边写,填完全文后再听。这时精听侧重的话语组成部分为重音、语调等。教师有时可多次重复播放同一个句子让学生反复听,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方面,尤其是语调和重音,同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模仿,重在训练学生习惯准确地道的语音语调。这种听,没有学生的心理加工过程,但它却是培养学生听力必不可少的步骤。
  3.听后阶段的总结
  听后阶段的总结是听力教学的深化阶段。“听音进程”的结束并不表示整个听力过程的结束。譬如说,教师还应组织复述活动,配对讨论,开展角色表演和模仿活动以巩固学到的知识。这样,听就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三、 结束语
  
  根据心理语言学观点,听力理解过程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个复杂的心理语言过程。它需要听者具备听和说的基本知识,有关词汇、语音、语调、语法及情感和文化背景知识。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情感因素,识别技能(即辨音、词汇、语法、语义、语境的知识),预测能力(即感知、推理、判断、结论能力)和记忆能力。总之,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听力的重要性,把听力教学有机地纳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精心备好每单元的听力课,同时使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训练学生,听力教学一定能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绍梅.听:为什么听?怎么听?国外外语教学,1998(2).
  [2] 王敏华.激活背景知识,便利听力记忆.国外外语教学,2001(1).
  [3] 黄丽燕.从阅读的心理过程谈中学英语阅读“三段式”教学模式.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
  [4] 苏克银.从语篇衔接与连贯看高考英语听力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7).
  (责任编辑刘永庆)